孩子經常拖延 家長心急冇用!散漫小孩做事被動、不積極該怎麼辦?

許多家長反應孩子生活散漫,像是玩具玩完不願收拾,都要大人不斷提醒甚至用吼的才會去做,明明可以很認真卻總是分心,做事情時都無法久,習慣拖拖拉拉!散漫的孩子或許不會影響到學業表現,但卻會令爸媽在生活大小事中感到煩心,尤其當孩子是聰明卻散漫,有能力卻不去做好時,真的會令爸媽感到相當疲累與挫折。

(圖片來源:《理想國》劇照)

孩子很散漫、做事不積極常見十進桃

呢度睇!➡️Outlet-直送💥⬅️呢度睇!

孩子散漫的行為,有幾種常見的狀況:

1、聰明卻很散漫,做事隨隨便便
2、不肯認真好好完成一件事
3、叫很多遍都不會動
4、要人家吼才心不甘情不願去做
5、要人催,沒有時間概念
6、做事情常常會分心
7、要啟動去做事有困難
8、常常在浪費時間,拖拖拉拉
9、做事情做到一半就跑走
10、自己該記的事都不記,要人提醒

面對拖延散漫的孩子,該怎麼教才好呢?

先了解孩子「散漫」的原因

1、 缺乏目標感、執行力差

有時孩子「散漫」是因為缺乏明確的「目標感」導致執行力差。像是交代孩子任務時,習慣回「好啦,等一下!」,等等等就是等不到他們起身動作,其實他們不太清楚自己應該要做些,雖然聽見指令,但卻沒有聽進去,指令沒有被大腦接收產生動作,在這種情況下,家長要引導讓孩子跟你「面對面」,讓他們搞清楚重點並,並約定好執行完成的時間,讓孩子習慣在大腦中思考一遍要做的事,而且開出來的清單要一樣一樣的去做,或有時限的去做,養成一種新的好習慣。

2、專注力失調

孩子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響,導致分心、專注力失調,表現出較懶散的態度,做事情時持續度不夠,更無法堅持做完一件事, 容易中途放棄或被其他事物吸引。

3、沒有時間觀念、不會分配事情

時間觀念比較薄弱的孩子,常會覺得「時間還好」,對時間掌握度低,這其實就是有名的帕金森定律–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。也就是說「就算給再多的時間,人總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完成。」另外,當孩子同時有太多事情時,無法判斷事情的先後順序,不知道該如何規劃安排和分配,就會導致散漫拖延、不想面對。

4-8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學「時間觀念」,引導他們注意自己一件事需要耗費多少時間,學習抽象的「時間長短」概念,例如:30分鐘大概是多久?自己準備出門大概都要花多久時間?越能掌握時間的孩子,就越能減少散漫的行為發生。

呢度睇!➡️🤩供應商清貨🤩⬅️呢度睇!

改善孩子的散慢行為

1、 訂目標:共同訂不想做的事新目標

對抗拖延症第3招:給予共同討論的空間(圖片來源:《親親我好媽》劇照)

當家長和孩子共同訂定「不想做的事」新目標時,這不僅是一個親密互動的機會,更能促進親子間的合作。這樣的目標可以是任何有益於家庭和孩子個人成長的事情,例如建立更健康的生活習慣、培養更積極的態度等。透過共同努力達成目標,強化親子間的凝聚力,還能讓孩子學會「設定和達成目標」的重要性。

2、情緒管理:同理孩子消極情緒
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情緒的挑戰,身為父母我們要能同理孩子的「消極情緒」是非常重要的!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,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是被理解和尊重的。此外,還可以教導他們有效的「情緒管理」技巧,讓孩子學會面對情緒、處理情緒,進而提升孩子情緒表達的能力。保持與孩子的開放溝通,同理他們的感受和需求。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隨時向大人尋求支持和建議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透過溝通,我們也能更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難。

3、關注行為:關注進步及表現好的行為

 

家長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「積極行為」上,並給予適當的正面回饋。這樣的關注有助於強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讓他們更願意積極參與。無論是完成家務、學業進步,還是表現正向積極的態度,都值得受到注意和讚美。透過這樣的正向反饋,孩子會更有動力持續發揮優良的行為。

4、 鼓勵方法:分段鼓勵比獎勵結果好

 


(圖片來源:《愛回家》劇照)

在鼓勵孩子的過程中,分段鼓勵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。透過這種方式,家長可以著重在每一步的努力和進步,而非僅關注最終的獎勵。分段鼓勵建立在小成功的基礎上,持續激勵孩子保持積極的態度,同時培養他們的內在動機和自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