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品號/方名 | 出典 | 組成 | 功能主治 | 治療 | 臨床應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1010 乙字湯 | 原 南 陽 | 當歸 升麻 柴胡 甘草 寅--7 之 大黃 | 清熱 、消炎 、通便 。 | 大便燥結,便秘 ,痣核疼痛, 各 種痣疾 。 | 痣核疼痛 、 痣出血、肛 門裂傷、脫肛輕症、婦 人陰部癢痛 。 |
F01020 —貫煎 | 續 名 醫 類 案 | 麥門冬當歸 川棟子 北沙參 生地黃 枸杞子 | 滋陰疏肝 。 | 肝腎陰虛,肝氣 不舒 。 胸胱脅痛 , 吞酸吐苦 ,咽 乾口燥,及疝氣 瑕聚 。 | 臨床以胸脫脅痛, 吞酸 吐苦,舌紅少津,脈虛 弦為依據 。 常用於治療 胃潰瘍、胃痙攣、肺結 核、慢性肝炎 、神經官 能症 、 高血壓 、 胸膜炎 、肋間神經痛 、婦女月 經病等見本方證者 。 |
F02020 九味羌活湯 | 此 事 難 知 | 羌活 川咢 防風 白芷 蒼朮 生薑 细辛 芊東7苓 甘草 生地黃 葱白 | 發汗祛濕 , 兼清裡熱 。 | 外厰風寒濕邪, 症見惡寒發熱 、 肌表無汗 、 頭痛 項強 、 肢體酸楚 疼痛 、 口苦微渴 。 | 臧冒或流戚之頭痛 、發 熱 、身痛、項痛 、脊痛 、 四肢酸痛 、 口苦而渴 、 風濕痛 。 |
F02030 二朮湯 | 萬 病 回 春 | 白朮 芊戾苓7 生薑 茯苓 羌活 甘草 蒼朮 陳皮 半夏 天南星 香附 威靈仙 | 除痰化飲, 利濕止痛 。 | 濕痰橫行經絡 , 雙臂疼痛及手臂 痛者 。 | 肩關節周圍炎 、上膊神 經痛 、 肩腕痛 、 手臂痛 、神經痛 。 對五十肩痛 有奇效 。 |
F02040 二陳湯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半夏 生薑 茯苓 甘草 陳皮 | 燥濕化痰, 理氣和中 。 | 濕痰咳嗽 。 痰多 色白易咯,胸膈 痞悶 , 惡心嘔, 肢體困倦,或頭 眩心悸 。 | 本方廣泛用於漫性支氣 管炎 、慢性胃炎、潰瘍 病、神經性嘔吐、神經 衰弱 、甲狀腺腫 、 肺氣 腫、小兒流涎症等,有 左述見証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2100 八味地黃丸 | 醫 方 集 解 | 肉桂 熟地黃 澤瀉 炮附子 山藥 牡丹皮 茯苓 山茱萸 | 溫補腎陽 。 | 腎陽不足 。 腰痛 腳軟,下半身冷 戚,少腹拘急 , 小便不利或反多 ,及腳氣 、 痰飲 、 消渴等證 。 | 本方常用於慢性腎炎 、 糖尿病 、 神經衰弱、 性 神經衰弱 、 小兒麻痹後 遺症 、 哮喘 、 腎上腺皮 質功能不全、尿毒症等 屬腎陽不足者 。 |
F02110 八味帶下方 | 名 家 方 選 | 當歸 川咢 茯苓 木通 陳皮 山歸來 大黃 金銀花 | 清熱解毒 , 通淋止帶 。 | 濕熱蘊結,下臭 物之類 , 各種帶 下 。 | 本方適用於炎症和充血 不嚴重 , 而屬亞急性或 慢性程度的帶下 。 常用 於白 、 黃帶下 、 子宮內 膜炎 、 實質炎引起之帶 下 、淋毒性帶下等症 。 |
F02120 八珍湯 | 苹臨 治 準 繩 | 當歸 炙甘草 川芍 生薑 大棗 茯苓 人參 熟地黃 白朮 白芍 | 補氣益血 。 | 氣血兩虛 。 面色 蒼白或萎黃,頭 暈眼花 , 四肢倦 怠 , 氣短瀨言 , 心悸征仲, 食慾 減退,瘡瘍潰後 久不收口,婦女 月經不調 , 崩漏 不止等 。 | 臨床廣泛用於各種慢性 疾病:病後虛弱 、貧血、 月經不調 、 功能性子宮 出血、 頑固性潰瘍 、 手 術後切口長期不癒合者 等 , 屬於氣血兩虛者 。 |
F02130 十六味 流氣飲 | /丶丶 科 準 繩 | 當歸 木香 川咢 厚朴 桔梗 檳榔 寅士F考声 和""勐'又 人參 烏藥 肉桂 白芷 防風 紫蘇 甘草 芍藥 | 疏氣行血, 消腫解毒 。 | 治一切惡腫癰疽 , 或乳癌 。 無名 腫毒 。 | 本方善消無名腫毒 , 用 於諸氣鬱滯產生腫核 、 成瘡瘍者 。 亦常用於乳 腺症 、 乳癌 、甲狀腺腫 , 頸部淋巴腺腫 。 |
F02140 十全大補湯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人參 芊只E考3 茯苓 大棗 炙甘草肉桂 生薑 川芍 白朮 白芍 當歸 熟地黃 | 溫補氣血 。 | 氣血不足,虛勞 咳嗽,食少遺精 ,腰膝無力, 瘡 瘍不斂,婦女崩 漏,經候不調等 。 | 本方由八珍湯加黃耆 、 肉桂而成,有強力溫補 氣血作用 。 適用於病後 虛弱 、 貧血 、 白血病 , 及婦女月緤不調 , 外科 癰疽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2150 十味香蕎飲 | 肘 後 百 方 | 香需 扁豆 人參 士卑戸考 陳皮 木瓜 白朮 厚朴 茯苓 甘草 | 祛暑解表, 健脾化濕 。 | 暑濕內傷,嘔吐 不利 , 身體困倦 , 神志昏沉 。 | 本方適用於虛弱體質者 之暑月毆冒,中氣虛怯 ,頭重,體倦,食慾不 振,消化不良,夏月胃 腸機能咸退 ,汗出多而 脈虛者 。 |
F02160 十昧敗毒湯 | 華 岡 青 州 | 柴胡 茯苓 獨活 桔梗 生薑 甘草 荊芥 防風 櫻皮 川咢 | 發汗解表, 消炎解毒。 | 瘡腫初起,紅腫 疼痛 。 癰 、 癤 、 濕疹、蓴麻疹 、 皮膚炎證 。 | 化膿性皮膚疾患,初期 急性皮膚疾患 、 蓴麻疹 、 急性濕疹 、 香港腳、 面皰、乳腺炎 、 上顎洞 炎、中耳炎 、 外耳炎 、 淋巴腺腫、蜂窩組織炎 等症 。 |
F02170 十神湯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麻黃 白芷 葛根 紫蘇 升麻 甘草 川穹 陳皮 香附 赤芍 生薑 | 發汗解表, 理氣活血 。 | 風寒戚冒或流戚 初起,發熱惡寒 ,頭痛無汗,咳 嗽鼻塞等證 。 | 本方適用於表證較重的 氣滯外毆,如症見頭痛 、發熱 、 惡寒 、 無汗 、 咳嗽 、 鼻塞聲重 、 胸脫 滿悶或嘔吐不食者 。 |
F02180 七寶美髯丹 | 醫 方 集 解 | 茯苓 菟絲子 懷牛膝補骨脂 當歸 何首烏 枸杞子 | 補肝腎, 烏鬚髮 , 固精氣 , 壯筋骨 。 | 肝腎不足 、 鬚髮 早白 、 齒牙動搖 ,夢遺滑精 、 腰 膝酸軟等証 。 | 本方是治療肝腎陰虛、 鬚髮早白的常用方 。 以 鬚髮早白 、 腰膝酸軟 、 牙齒動搖為辨証要點 。 用於鬚髮早白、遺精早 洩 、 頭眩耳鳴、體瘦無 力、腰酸背痛、神經衰 弱 、 白髮脫髮 、 健忘 、 遺尿 、慢性肝炎 。 |
F02190 七物降下湯 | 修 琴, 堂 | 當歸 鈎藤 川咢 生地黃 芊貝自考 白芍 黃柏 | 和血降壓 。 | 虛證高血壓及其 併發症如 : 氣血 上衝 、 肩凝、耳 鳴 、 頭重等 。 | 對身體虛弱者之高血壓 症 , 不適服柴胡劑或大 黃劑者 , 服本方有特效 。常用於體虛而血壓亢 進,本態性高血壓症, 腎性高血壓 , 慢性腎炎 ,動脈硬化等現象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3010 香蕎飲 (三物香蒸飲)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香幕 厚朴 白扁豆 | 祛暑解表, 化濕和中 。 | 暑月乘涼飲冷 , 外戴於寒, 內傷 於濕,所致惡寒 發熱 , 頭重頭痛 ,無汗,胸悶或 四肢倦怠,腹痛 吐瀉 。 | 本方為暑月感受寒濕的 常用方劑 。 凡見惡寒 、 發熱、頭痛、脈浮之表 證又見胸悶腹痛 、 吐瀉 之傷濕症狀者 ,四季均 可使用 。常用於夏季蔽 冒、胃腸炎 ,菌痢等見 上述證候者 。 |
F03020 三痹湯 | 婦 人 良 方 | 人參 當歸 杜仲 細辛 黃耆 川咢 牛膝 秦咒 生薑 茯苓 白芍 續斷 獨活 大棗 甘草 肉桂 防風 生地黃 | 補氣血 , 益肝腎 , 祛風濕, 止痹痛 。 | 肝腎不足,氣血 虛弱,風寒濕邪 侵襲 ,症見腰膝 疼痛 ,下肢軟弱 無力,常有冷戚 ,或手足拘攣 , 屈伸不利者 。 | 用於痹證而氣血虛弱者 最宜 。 以痹證日久、骨 節疼痛時輕時重,尤以 腰膝酸痛為重、伴有肢 節麻木、肌肉瞟動、神 疲乏力者 ,如風濕性關 節炎 ,類風濕性關節炎 、 坐骨神經痛 、 急慢性 風濕痙攣等症 。 |
F03030 三黃石膏湯 | 傷 寒 I丶、 書 | 石膏 梔子 芊貝7苓 細茶 黃柏 生薑 黃連 大棗 麻黃 淡豆豉 | 表裏雙解, 清熱解毒 。 | 熱病表裏俱熱 , 煩躁不安,口中 大渴 ,面赤鼻乾 , 兩目紅赤 , 無 汗 , 身體拘急, 甚則譫語狂躁, 屻血, 發斑 。 | 本方清裏解毒 , 外宣肌 表 ,凡屬外戴肌表閉阻 , 內外不宣達清泄致表 裏三焦熱毒壅盛者均宜 。 常用於重飯冒 、 流戚 、 斑疹傷寒等熱病見高 熱無汗者 。 急性傳染性 肝炎而身熱黃疸者可加 茵陳 、 膽草以清泄濕熱 。 |
F03040 三黃瀉心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大黃 芊衷7苓 黃連 | 清心瀉火 。 涼血止血 。 | 心內火盛,迫血 妄行,吐屻便血 ,便秘漫赤,或 口舌生瘡 ,口苦 咽乾, 黃疸痞滿 , 外科癰腫等 。 | 常用於心胃火盛 , 口舌 生瘡 ,牙痛齦腫 , 牙宣 出血 , 咽喉腫痛,濕熱 黃疸,濕熱痢疾,出血 性疾病, 急性肺部戚染 , 慢性骨髓炎 、慢性盆 腔炎 , 陰道炎 , 子宮頸 糜爛 ,肛門痣瘡疾患 , 面皰等 。 |
F03050 上中下 通用痛風丸 | 丹 溪 心 法 | 黃柏 川咢 白芷 蒼朮 桃仁 羌活 天南星 龍膽 桂枝 防己 紅花 神麴 威靈仙 | 疏風祛痰 , 清熱燥濕 , 活血止痛 。 | 痛風 。 因於寒 、 濕 、熱、 痰 、瘀 等血脈不暢, 見 全身關節疼痛、 頑麻 , 或伴發熱 等症 。 | 本方為治風濕骨節疼痛 的常用方劑 , 痛風(疼 痛較劇、 走注不定)證 候最宜。 現代常用於急 慢性風濕關節炎 、 類風 濕症、尿酸性關節痛等 症 。 (孕婦滇用)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3060 大承氣湯 | 傷 寒 論 | 厚朴 枳實 大黃 芒硝 | 峻下熱結, 消痞除滿 。 | 陽明腑實證 。 大 便不通,矢氣頻 轉 , 腸中燥屎堅 結,胱腹痞滿, 腹痛拒按,或熱 結旁流,下利清 水,臭穢,臍腹 疼痛 , 按之硬塊 , 口燥咽乾等 。 | 臨床應用本方以痞、滿 、燥、實四症及苔黃脈 實為依據 。 常用於治療 腸梗阻 、 急性膽囊炎 、 急性胰腺炎 、 急性闌尾 炎,及急性熱病出現高 熱、神昏、驚厥、喘促 等見有陽明腑實證者 。 亦用於外科腹部手術後 出現鼓脹、腹部脹滿疼 痛症狀 。 |
F03070 大青龍湯 | 傷 寒 論 | 麻黃 杏仁 桂枝 生薑 大棗 甘草 石膏 | 發汗解表 , 清熱除煩 。 | 外蔽風寒 。 發熱 惡寒,寒熱俱重 ,脈浮緊,身疼 痛 , 不汗出而煩 躁 。 | 常用於肺氣腫合併戚染 、 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 、 戚冒、大葉性肺炎等 見有發熱咳嗽,因外毆 風寒、裏有鬱熱者 。 本 方尚有宣肺化飲、發汗 消腫之效 。 對於溢飲 , 症見四肢浮腫 , 身體沉 重而疼痛,惡寒無汗, 咳嗽氣緊,發熱煩躁等 , 可用之 。 |
F03080 大建中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山椒 乾薑 人參 膠飴 | 溫中補虛, 降逆止痛 。 | 中陽衰弱,陰寒 內盛 , 心胸中大 寒痛,嘔不能食 ,腹中寒,上沖 皮起,見有頭足 , 上下痛而不可 觸近,甚或腹中 浬涯有聲音 。 | 臨床用於治療胃腸痙攣 、腸粘連、胃擴張、腹 膜炎、膽道蛔蟲 、 腸蛔 蟲病 、 蛔蟲性腸梗阻、 闌尾炎 、 胰腺炎等,證 屬陰寒內盛者,有一定 療效 。 |
F03090 大柴胡湯 | 仲 景 方 | 柴胡 生薑 枳實 白芍 半夏 大黃 黃苓 大棗 | 和解少陽, 內瀉陽明 。 | 少陽 、 陽明合病 。 往來寒熱 ,胸 脅苦滿,嘔吐不 止,鬱鬱微煩, 心下滿痛或痞鞭 ,便秘或協熱下 痢 。 | 急性胃腸炎 、 急性膽囊 炎、急性胰腺炎、傳染 性肝炎、膽石症、痢疾 及腹腔毆朵等,證屬少 陽 、 陽明合病者,皆可 用本方治之 。 |
F03100 大秦究湯 | 素 問 保 命 集 | 秦咒 芊東-苓, 石膏 白芍 甘草 白芷 川咢 白朮 當歸 茯苓 羌活 细辛 獨活 生地黃 防風 熟地黃 | 祛風清熱, 養血調營 。 | 風邪初中經絡 。 口眼喎斜, 舌強 不能言語,手足 不能運動,但無 神昏與二便失調 ,脈沉弦或弦數 。 | 本方用於風中經絡,言 語不利或手足不遂 。 常 用於腦血管意外、顏面 神經麻痹、舌神經麻痹 等見有口眼歪斜者;風 濕性關節炎、多發性神 經炎等見有肢體疼痛或 酸麻不仁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3110 大黃 牡丹皮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大黃 牡丹皮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| 瀉熱消腫, 破瘀散結 。 | 腸癰初期,右少 腹疼痛拒按,按 後抬手痛劇,甚 至捫及腫塊,善 屈右下肢,伸展 時右少腹痛甚, 小便自利,或時 有寒熱,舌紅苔 黃,脈滑數 。 | 常用於治療急性闌尾炎 屬濕熱內蘊者殊效 。 亦 可治附屬器炎、盆腔炎 、輸卵管結紮術後戚染 等屬瘀熱結聚者 。 腸癰膿未成或已成未潰 可加銀花、連翹、魚腥 草、敗醬、紅藤等清解 熱毒;右少腹捫及腫塊 ,可加歸尾、赤芍、紫 地丁活血散瘀解毒 。 ( 孕婦慎用) |
F03120 女科 柏子仁丸 | 婦 人 良 方 | 牛膝 墳斷 卷柏 熟地黃 澤蘭 柏子仁 | 養血清熱, 寧心補腎 。 | 血虛有火,月經 耗損漸至不通, 羸瘦而生潮熱, 及室女思慮過度 經閉成癆 。 | 本方不僅用於閉經,凡 屬營血虛滯所致的月經 不調均可治療 。 血少而 瘀滯經閉者,皆可用本 方,滋補活瘀,使其血 足瘀活而經調 。 |
F03130 小半夏 加茯苓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半夏 茯苓 生薑 | 和胃化飲, 降逆止嘔 。 | 痰飲上逆,胸胱 痞悶,嘔吐 , 眩 暈,心悸等證 。 | 凡屬痰濕阻中,中寒胃 逆,嘔吐不食,心悸頭 暈者,用之皆效 。 常用 於妊娠嘔吐、慢性胃炎 、神經性嘔吐等症 。 |
F03140 小承氣湯 | 傷 寒 論 | 厚朴 大黃 枳實 | 行氣通腑, 輕下熱結 。 | 陽明腑實證,見 腔腹痞滿,便秘 ,潮熱,譫語 。 及痢疾初起,腹 部脹滿,裏急後 重,下利赤白 。 亦治濕溫裏結胃 腸,院腹痞悶脹 滿疼痛 , 大便不 爽或閉 。 | 本方治陽明腑實功能較 大承氙湯輕,證候亦較 輕,潮熱 、 便秘為本方 主治重點 。 凡屬發熱、 便秘、舌苔老黃者 , 用 本方皆可收通便退熱之 效 。 對積滯內停、腹滿 便秘,及痢疾初起,腹 痛裏急等症,皆可應用 。 |
F03150 小青龍湯 | 傷 寒 論 | 半夏 麻黃 白芍 细辛 炙甘草乾薑 桂枝 五味子 | 解表散寒, 溫肺化飲 。 | 風寒客表 , 水飲 內停 。 症見惡寒 發熱不渴、無汗 、咳嗽氣喘、痰 白清稀,甚則不 得平臥,或身體 疼重,頭面四肢 浮腫 。 | 本方常用於慢性支氣管 炎、支氣管哮喘 、 肺氣 腫,屬外戚風寒 、 內停 水飲者 。 但本方非專治 外寒內飲之證,凡咳嗽 痰白清稀而有泡沫,不 論有汗無汗,有否寒熱 ,皆可應用 。 溢飲,肢 體面目浮腫,身體沉重 ,兼風寒束表者,亦可 用之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3160 小建中湯 | 張 仲 景 方 | 桂枝 生薑 芍藥 甘草 大棗 膠飴 | 溫中補虛, 和裏緩急 。 | 虛勞裏急,腹中 時痛,得溫按則 痛減;或心中悸 動,虛煩不寧, 面色無華;或四 肢酸楚,手足煩 熱,咽乾口燥 。 | 本方為治療虛勞裏急腹 痛的主方 。 常用於治療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慢 性肝炎、神經衰弱等證 屬中焦虛寒,氣血俱虛 者 。 |
F03170 小活絡丹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地龍 膽南星 乳香 川烏 沒藥 草烏 | 祛風除濕 , 化痰逐瘀, 溫纏散寒, 通絡止痛 。 | 風寒濕邪留滯經 絡,肢體筋脈攣 痛,關節屈伸不 利,疼痛游走不 定,以及中風手 足不仁,日久不 愈,經絡中有濕 痰死血,而見腰 腿沉重 。 或腿臂 有痛點 。 | 臨床以肢體攣痛,關節 屈伸不利,或肌膚麻木 不仁,腰腿沉重疼痛, 苔白膩,舌晦暗,脈沉 為準,常用於治風濕性 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 炎等,亦酌用於腦血管 意外後遺症半身不遂者 ,但宜審慎使用 。 (孕 婦禁用) |
F03180 小柴胡湯 | 傷 寒 論 | 柴胡 大棗 甘草 芊貝7苓 生薑 半夏 人參 | 和解少陽, 疏肝和胃 。 | 傷寒少陽證(往 來寒熱、胸脅苦 滿,食慾不振、 心煩喜嘔、口苦 、咽乾、目眩) 。 或婦人熱人血室 見上證者 。 | 本方治少陽證 、 變證 , 熱人血室等顯效外,並 用於外戚熱病,滲出性 胸膜炎、急慢性膽囊炎 、傳染性肝炎 、 急性腎 盂腎炎、副傷寒,產褥 熱,潰瘍病等症 。 |
F03190 小陷胸湯 | 傷 寒 論 | 黃連 恬蔞實 半夏 | 清熱化痰, 寬胸散結 。 | 痰熱結胸 。 胸院 痞悶,按之疼痛 ,或痰質黃稠。 | 臨床以胸悶胸痛、痰黃 為指標。常用於急慢性 胃炎、支氣管炎 、 膽囊 炎,滲出性胸膜炎、肋 間神經痛、心絞痛等屬 痰熱內緒者 。 又治嘈雜 、 吞酸 、嘔吐等證 。 |
F03200 小續命湯 | 醫 方 集 解 | 防風 甘草 桂枝 芊衷7苓 麻黃 防己 杏仁 大棗 川芍 生薑 白芍 炮附子 人參 | 溫經通陽 , 扶正祛風 。 | 正氣虛弱,風寒 初中經絡所致的 半身不遂、口眼 歪斜、語音失利 ,筋脈拘急、頭 痛項強等。 | 本方以中風、半身不遂 、口目不正、舌強不能 語為辨証要點 。 常用治 腦血管意外及其後遺症 ,顏面神纏麻痹、舌神 經麻痹、腦出血後半身 不遂、腦炎、破傷風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3210 川穹茶調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川咢 荊芥 防風 羌活 薄荷 甘草 白芷 细辛 | 疏風止痛, 清利頭目 。 | 外畋風寒頭痛, 偏正頭痛或巔頂 作痛,惡寒發熱 ,目眩鼻塞 。 | 臨床以偏正頭痛或巔頂 作痛為指標 。 外蔽頭痛 ,頭風頭痛而偏於風寒 者最宜 。 臧冒、偏頭痛 、 神經性頭痛 、 慢性鼻 炎、鼻竇炎等引起的頭 痛,用之皆效 。 |
F03220 大柴胡湯 去大黃 | 傷 寒 論 | 柴胡 枳實 芊東, 苓 大棗 芍華 半夏 生薑 | 和解少陽 , 內清裏熱 。 | 少陽陽明合病, 而陽明裏實不甚 者 。 | 急性胃腸炎、急性膽囊 炎、 急性胰腺炎、傳染 性肝炎,膽石症、痢疾 及腹腔飯染等,證屬少 陽、陽明合病,而陽明 裏實(心下滿痛或痞鞭 、 便秘)不明顯者 。 |
F03230 小柴胡湯 去參 | 醫 方 考 | 柴胡 大棗 黃苓 半夏 生薑 炙甘草 | 和解少陽 。 | 治柴胡證俱(少 陽病口苦、咽乾 、目眩、往來寒 熱、胸脇苦滿 、 默默不欲飲食 、 心煩喜嘔)而中 氣不虛者 。 | 應用本方以中氣不虛之 人具左述少陽證者為依 據 。 效同小柴胡湯 。 常 用於內、外 、 婦 、 兒各 科但見寒熱往來,口苦 咽乾等證,均可辨證選 用之 。 |
F03240 小薊飲子 | 濟 生 方 | 小薊 藕節 生地黃當歸 滑石 山梔子 木通 淡竹葉 蒲黃 甘草 | 涼血止血, 利尿通淋 。 | 下焦熱結之血淋 。 尿中帶血 ,小 便頻數赤澀熱痛 。 | 臨床以尿血 、小便赤澀 熱痛為指標 。 常用於急 性泌尿系毆染、急性腎 炎等屬下焦熱緒者 。 |
F04010 五皮飲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生薑皮 | 利水消腫, 疏風勝濕 。 | 皮水 ,脾虛濕盛 。一身悉腫,肢 體沉重 ,心腹脹 滿 , 上氣喘急 , 小便不利 , 及妊 娠水腫等。 | 對急慢性腎炎,心力衰 竭水腫 ,小便不利,以 及妊娠水腫, 更年期綜 合徵屬皮水,脾虛濕盛 者 , 膚腫而兼風濕者 , 均可用之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4020 五苓散 | 傷 寒 論 | 豬苓 桂枝 茯苓 白朮 澤瀉 | 利水滲濕, 溫陽化氙 。 | 表邪未解、水濕 內停 。 頭痛發熱 、 煩渴欲飲 ; 或 水人即吐、小便 不利;或水腫 、 身重 、 泄瀉;或 臍下動悸、吐涎 沫 、 頭眩 、 短氣 而咳 。 | 用於治療腎炎水腫 , 心 臟病水腫 ,肝硬化腹水 , 膀胱括約肌痙攣引起 的尿豬留,陰囊水腫 , 胃腸炎,急性腸炎腹瀉 , 傳染性肝炎,泌尿系 販染,以及胃擴張 、 胃 內有振水者,而見小便 不利者 。 |
F04030 五淋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山梔子赤茯苓 當歸 赤芍 廿草 燈心草 | 清熱利濕 , 通淋和血 。 | 治五淋、腎氣不 足、膀胱有熱 、 小便淋瀝不通、 臍腹急痛 。 | 常用於濕熱下注膀胱, 小便淋澀,渾濁黃赤, 甚至漫時牽引臍腹急痛 。 如急性泌尿系戚朵, 泌尿系結石症 。 |
F04040 五積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陳皮 白芍 厚朴 枳殼 蒼朮 當歸 半夏 桔梗 肉桂 生薑 茯苓 麻黃 川咢 炙甘草 白芷 炮乾薑 | 解表散寒 , 溫中消積 。 | 外戴風寒 , 內傷 生冷 , 身熱無汗 , 頭痛身疼,項 背拘急 , 胸滿惡 食,嘔吐腹痛 , 婦女血氣不和 , 月經不調等 。 | 臨床用於戰冒,急性胃 腸炎 , 胃痙攣,痢疾 , 小兒消化不良 , 虛寒性 慢性胃炎或胃下垂,風 濕性肋間神經痛,風寒 性腰腿痛,支氣管哮喘 ,痛經 , 月經不調等症 , 有左述証候者 。 |
F04060 六君子湯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人參 大棗 白朮 陳皮 生薑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| 補氣和中, 燥濕化痰 。 | 脾胃氣虛兼有痰 濕 。 不思飲食 、 惡心嘔吐、胸院 痞悶,大便溏泄 ,或咳嗽痰多稀 白等症 。 | 本方由四君子湯加半夏 、 陳皮而成,用治慢性 支氣管炎、慢性胃腸炎 、 潰瘍病 、 卡他性胃腸 炎等症 。 |
F04070 六味地黃丸 | 小 兒 藥 翌o豆t 直 訣 | 山雅 熟地黃 茯苓 山茱萸 澤瀉 牡丹皮 | 滋陰補腎 。 | 腎陰不足 。 腰膝 酸軟,頭暈目眩 , 耳鳴耳聾 , 盜 汗遺精 。 或虛火 上炎之潮熱,手 足心熱,或消渴 , 或虛火牙痛, 舌燥喉痛 , 足跟 痛 。 | 本方常用於神經衰弱、 慢性腎炎 、 肺結核、腎 緒核 、 糖尿病、高血壓 、 甲狀腺機能亢進 、 無 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, 小兒發育不良 、中心 性視網膜炎 、 視神經炎 、 白內障等屬肝腎陰虛 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4080 六和湯 | 醫 方 考 | 砂仁 蕃香 半夏 扁豆 杏仁 木瓜 人參 厚朴 蒼朮 甘草 生薑 大棗 茯苓 | 健脾化濕 , 升清降濁 。 | 夏日飲食不調 , 濕傷脾胃 。 嘔吐 泄瀉 , 胸膈痞滿 ,倦怠嗜臥 , 頭 目昏痛,惡寒發 熱等 。 | 本方適用於夏秋因飲食 不調 , 內傷生冷 、 外畋 暑邪所致的胃腸病,症 見胸膈痞滿、泛嘔吐瀉 、小便不利、 惡寒發熱 、 頭痛倦怠等 。 急慢性 胃腸炎 、 及夏令之胃腸 型戚冒 。 |
F04090 分消湯 | 萬病 回春 | 蒼朮 澤瀉 白朮 縮砂仁 陳皮 木香 厚朴 香附 枳實 豬苓 茯苓 燈心草 生薑 大腹皮 | 健脾除濕, 行氣消脹 。 | 肝硬化腹水,院 腹脹滿 , 按之不 堅 , 飲食減少 , 食後脹甚 , 小便 短澀 。 或濕溫病 ,濕傷脾胃,身 熱肢困,胱痞嘔 惡, 神萎食少 , 渴不欲飲 , 尿短 、/、此t刃 0 | 一般初期腹水鼓脹 , 實 證時服用 。 常用於滲出 性腹膜炎、腎炎 、 浮腫 、 腹水初期或肝硬化症 腹水等 。 |
F04100 升陽益胃湯 | 脾 車囯 論 | 寅七自考 羌活 半夏 橘皮 人參 茯苓 獨活 柴胡 防風 澤瀉 白芍 白朮 黃連 生薑 大棗 炙甘草 | 升發陽氣, 強壯脾胃, 祛風勝濕 。 | 脾胃虛弱 , 身體 酸重,肢節疼痛 ,口苦舌乾,飲 食無味 , 大便不 調 , 小便頻數 , 洒淅惡寒 。 | 脾胃氣虛而外戚風濕, 症見惡寒汗出、 四肢酸 痛 、 身重倦怠 、 鼻塞流 涕;或濕壅腸胃 , 瀉下 清稀 、 水穀不化 、 腸鳴 腹脹 、 食後院悶不舒、 神疲倦怠 ; 及慢性胃腸 炎 、 胰腺炎、結腸過敏 等因脾虛濕盛泄瀉者 。 |
F04110 升麻葛根湯 | 閻 氏 小 兒 方 論 |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生薑 | 辛涼解肌 , 透疹解毒 。 | 麻疹初起未發, 或發而不透,症 見發熱惡風 、 頭 痛 、 肢體痛 、 噴 嚏、咳嗽、 目赤 流淚 、 口渴 。 亦 治瘟疫 。 | 常用於小兒痲疹欲透不 達 , 身熱頭痛,或有下 痢等證 。 咽痛者加桔梗 以利咽;斑疹出而不透 者,加紫草以解毒 。 對 外臧表熱兼下痢之證亦 應用之 。 |
F04120 天王補心丹 | 萬 病 回 春 | 遠志 生地黃 元參 天門冬 人參 麥門冬 桔梗 柏子仁 茯神 熟地黃 黃連 酸棗仁 丹參 石昌蒲 當歸 五味子 | 滋陰清熱 , 養血安神 。 | 陰虧血少 。 症見 虛煩心悸 , 少寐 神疲,夢遺健忘 ,大便乾燥,口 舌生瘡 。 | 臨床以失眠神疲、夢遺 健忘、心悸虛煩為使用 依據 。 常用於治療心臟 病、神經衰弱 , 症見眩 暈不寐 、 心悸征仲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4130 木防己湯 | 金 匱 要 略 | 石膏 木防己 桂枝 人參 | 行水散結 , 通陽降逆 , 清宣肺熱 。 | 支飲,症見喘促 氣緊 、胸脅痞滿 、 面色黛黑、煩 渴,屬水飲停於 胸膈,邪實正虛 者 。 | 滲出性胸膜炎 、 急性腎 炎 、肺氣腫合併戚染等 , 見有喘促氣緊屬於水 飲停於胸膈 、 鬱久化熱 、邪實正虛者 ,可用之 。 |
F04140 木香檳榔丸 | 醫 方 集 解 | 木香 三稜 檳榔 黃柏 枳殼 黃連 青皮 大黃 陳皮 黑丑 莪朮 香附 芒硝 | 理氣導滯, 攻下積熱 。 | 食積停滯 、 胸脅 滿悶 、 脫腹脹痛 , 二便不通或泄 痢等由積熱所致 者 。 | 臨證以院腹脹滿疼痛 、 大便秘結,或下痢赤白 為指標 。常用於急性腸 炎 、 急性痢疾初起見上 述症狀者 。(孕婦禁用 ) |
F04160 止嗽散 | 醫 珥子 心丶、 悟 | 桔梗 白前 甘草 紫菀 百部 陳皮 荊芥 | 疏風解表, 化痰止嗽 。 | 外飯咳嗽 ,咯痰 不暢。 | 本方對新、久咳嗽 , 咯 痰不爽者 , 皆可運用。 常用於戰冒咳嗽、流戚 咳嗽劇者,及急、慢性 支氣管炎。惟陰虛勞嗽 不宜。 |
F04170 少腹逐瘀湯 | 醫 林 改 錯 | 乾薑 赤芍 沒藥 蒲黃 當歸 小茵香 川写 延胡索 肉桂 五靈脂 | 活血祛瘀, 溫經止痛 。 | 少腹瘀血積塊疼 痛或不痛,或痛 而無積塊, 或少 腹脹滿作痛,或 經期腰酸 , 少腹 脹,或月經不調 , 血色紫黑或有 瘀塊 , 或崩漏兼 少腹疼痛等症 。 | 用於閉經 、 痛經 、 子宮 功能性出血 、 不孕症 、 習慣性流產 、 盆腔炎、 子宮肌瘤 、 產褥熱 , 及 男性不育和泌尿系結石 等。(孕婦禁用) |
F04180 天麻鈎藤飲 | 雜 病 苹臨 治 新 義 | 天麻 夜交藤 鈎藤 石決明 山梔子 川牛膝 黃苓 益母草 杜仲 桑寄生 茯神 | 平肝熄風, 清熱安神 。 | 肝陽偏亢 , 上竄 內擾 。 頭痛眩暈 , 耳鳴眼花 ,心 悸失眠,甚則肢 麻震顫。 | 治療左述主證以頭痛、 眩暈 、 失眠 、 舌紅 、 脈 弦數為指標。常用治高 血壓病 , 高血壓腦病 , 腦動脈硬化等 ,在降壓 方面效果特顒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OSOlO 代赭旋覆湯 | 傷 寒 論 | 半夏 人參 大棗 旋覆花 甘草 代赭石 生薑 | 溫胃化痰 , 降逆止嗯 。 | 胃氣虛弱,痰濁 內阻 。 心下痞鞭 , IT意氣不除 , 以 及氣逆不降 , 反 胃,嘔吐 , 或吐 涎沫。 | 本方是治中虛胃寒 , 痰 濁內阻,胃失和降 , 濁 氣上逆而致嗯氣、反胃 、嘔逆諸證的常用方 。 應用於胃神經官能症、 慢性胃炎、胃下垂 、 胃 擴張、或胃 、十二指腸 潰瘍 、 噯氣、 嘔逆等 。 |
F05020 加味平胃散 | 醫 方 集 解 | 蒼朮 神麴 厚朴 生薑 陳皮 大棗 麥芽 炙甘草 | 燥濕和胃 , 清食化滯 。 | 濕困脾胃,又兼 食滯不化者 。 症 見腔腹脹滿,宿 食停滯 , 口淡無 味,噯腐不食 , 肢體沉重 , 怠惰 嗜臥 , 便溏 。 | 本方常用於食慾不振, 消化不良 , 慢性胃炎, 萎縮性胃炎 , 胃神經官 能症,胃下垂 , 胃擴張 ,胃無力兼見消化道蓄 食,積氣 , 積水或腹痛 等 。 |
F05030 加昧逍遙散 | 全p迏豆 治 準 繩 | 柴胡 炙甘草 煨薑 白芍 白朮 薄荷 茯苓 牡丹皮 當歸 山梔子 | 疏肝健脾 , 清熱涼血 。 | 肝脾血虛有熱, 遍身瘙癢,或口 燥咽乾 ,潮熱盜 汗 , 食納減少 , 征仲不寧 , 婦女 月經不調 , 逆經 ,及撰嚦流注 等 。 | 慢性肝炎 、 慢性胃炎 、 神經官能症 、 失眠多夢 、更年期障礙、頭痛目 澀 、 顴紅潮熱 、 自汗盜 汗 、 食少神疲 、 婦女經 前乳房或脅肋脹痛 、 月 經先期量多色鮮紅,或 少腹脹痛 、 低熱、疲乏 食少 。 |
F05040 半夏天麻 白朮湯 | 脾 胃 論 | 黃柏 芊與戸考 半夏 乾薑 澤瀉 麥芽 天麻 人參 陳皮 白朮 神麴 茯苓 蒼朮 | 健脾化飲 , 熄風定眩 。 | 頭眩頭痛 , 惡心 煩悶,痰多氣喘 ,身重肢冷,不 得安臥 , 屬脾胃 虛弱,痰飲內停 ,虛風內動之證 。 | 常用於治療眩暈 , 頭痛 ,食後疲倦思睡,習潰 性頭痛 , 習慣性目眩 , 低血壓頭痛,胃腸性高 血壓頭痛,目眩,胃弛 緩 , 胃下垂症, 美尼爾 氏綜合徵等見有左述証 候者 。 |
FOSOSO 半夏厚朴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半夏 厚朴 茯苓 生薑 紫蘇葉 | 理氣降逆 , 化痰散結 。 | 梅核氣(咽中似 有物阻 , 吐之不 出 , 暄之不下 , 胸悶不舒),痰 濕壅阻上中二焦 ,胸滿氣急 ,或 胃脫疼痛 , 嘔吐 痰涎 。 | 本方是治療梅核氣的常 用方劑,尤宜於偏有痰 濕者 。 現代常用本方治 療癒病、胃腸神經官能 症、食道痙攣 、 慢性咽 炎 、 慢性喉炎 、氣管炎 等屬氣滯痰凝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5060 半夏瀉心湯 | 傷 寒 金 匱 方 | 半夏 大棗 黃連 乾薑 甘草 芊芽7苓 人參 | 和胃降逆, 開結除痞 。 | 寒熱互結,腸胃 不和,心下痞滿 ,乾嘔或嘔吐, 腸鳴下利 。 | 常用於急慢性胃炎 、腸 炎、胃酸過多症、胃擴 張症 、 胃下垂 、 胃及十 二指腸潰瘍、神經性嘔 吐、胃腸神經官能症、 誤藥或西藥引起的胃腸 障礙等 。 |
F05070 右歸丸 | 景 岳 全 書 | 山藥 熟地黃 杜仲 枸杞子 當歸 山茱萸 肉桂 鹿角膠 附子 菟絲子 | 溫補腎陽 , 填精補血 。 | 腎陽不足,命門 火衰 。 久病氣衰 神疲,畏寒肢冷 ;或陽萎遺精 、 陽衰無力,或腰 膝軟弱、下肢浮 腫,遺尿 。 | 用於腎陽不足引起的性 機能減退、精子缺乏症 ,老年性赤白帶過多症 、慢性支氣管炎、坐骨 神經痛、腰肌勞損 、 慢 性腎功能衰竭等症 。 並 具有延緩衰老作用 。 |
F05090 四君子湯 | 醫 方 集 解 |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| 補氣健脾 。 | 脾胃氣虛 。 消化 不良,面色萎白 ,語言輕微,四 肢無力,食少或 便溏 。 | 本方是補氣健脾的基本 方劑,亦是補法的常用 方 。 常應用於治療慢性 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 瘍、慢性腸炎、慢性肝 炎 、 貧血等證屬脾胃氣 虛者 。 |
FOSlOO 四昧香轎飲 | 成 方 切 用 | 香幕 厚朴 扁豆 黃連 | 祛暑解表, 清熱化濕 。 | 一切戚冒暑氣, 皮麐蒸熱 , 頭痛 頭重,自汗肢倦 ,或煩渴,或吐 瀉 。 | 本方証以皮膚蒸熱 , 頭 痛頭重,肢倦脈數為辨 証要點,常用治急性胃 腸炎 , 見有左述証候者 。 |
FOSllO 四物湯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當歸 熟地黃 川咢 白芍 | 養血疏肝, 補血調缝 。 | 血虛證,面色少 華,頭暈目眩, 及婦女血虛血滯 所致的月經不調 、痛經 、 崩漏等 。 | 用治貧血,過敏性紫瘢 ,血小板減少性紫澱, 腦神經衰弱,婦女月經 不調 , 經行腹痛,胎位 異常,盆腔炎,功能性 子宮出血, 產後子宮復 舊不良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5120 四逆散 | 傷 寒 論 | 柴胡 芍藥 和,、声貝 甘草 | 透邪解鬱, 疏肝理氣 。 | 傷寒、陽氣內鬱 之四逆證:手足 不溫,或咳,或 悸,或小便不利 ,或腹中痛,或 泄利下重 。 或肝 胃不和:脅肋疼 痛,胸膈不快, 腔腹痞脹,太息 食少者 。 | 常用於急慢性肝炎、早 期肝硬變、膽道疾患、 慢性胃炎、胃腸神經官 能症、胸膜炎 、 肋間神 缝痛、痢疾、疝氣 、 癒 病等,證屬肝胃不和, 氣機不暢者 。 |
F05130 四逆湯 | 傷 寒 論 | 甘草 炮附子 乾薑 | 回陽救逆, 溫中散寒 。 | 少陰病,四肢厥 逆,惡寒螳臥, 吐利腹痛,口淡 不渴,神疲欲寐 。 及太陽病誤汗 亡陽 。 | 原方用於各種原因引起 的休克,心力衰竭 , 心 肌梗塞,垂體,甲狀腺 及腎上腺功能低下,急 性胃腸炎,小兒消化不 良,劇烈吐瀉與大汗出 所致的末梢循環衰竭等 。 |
F05140 左歸丸 | 景 岳 全 書 | 山藥 熟地黃 菟絲子鹿角膠 枸杞子龜板膠 山茱萸川牛膝 | 滋陰補腎 。 | 真陰不足 。 頭目 眩暈,腰酸腿軟 ,遺精滑泄,自 汗盜汗,口燥咽 乾,渴欲飲水 。 | 用於伴有頭暈耳鳴,腰 膝酸軟,盜汗遺精,口 燥咽乾,手足心熱等腎 陰虛,陰虛內熱或陰陽 兩虛證候的慢性腎炎, 慢性肝炎,婦女萎縮性 外陰炎,功能性閉經和 不孕,及再生不良性貧 血,神經衰弱,腰肌勞 損等 。 |
F05150 平胃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蒼朮 生薑 大棗 陳皮 厚朴 甘草 | 燥濕運脾, 行氣和胃 。 | 濕滯脾胃 。 胱腹 痞悶脹滿,不思 飲食,口中粘膩 ,噯氣吞酸,嘔 吐惡心,肢重嗜 臥,大便溏泄 。 | 應用本方以濕阻中焦, 胱腹痞悶脹滿為依據 。 常用治漫性胃炎、消化 道機能紊亂、消化性潰 瘍、傳染性肝炎等濕濁 內阻、脾失健運之證 。 |
F05160 正骨紫金丹 | 醫 e=, 示 金 鑑 | 丁香 白芍 木香 紅花 血竭 當歸 兒茶 蓮肉 甘草 牡丹皮 茯苓 熟大黃 | 活血化瘀, 行氣止痛 。 | 跌打撲墜,閃挫 損傷, 一切疼痛 ,瘀血凝聚 。 | 本方廣泛應用於跌打損 傷或運動傷害引起之瘀 血凝聚、紅腫疼痛及傷 筋動骨等症,為傷科常 用方 。 (孕婦禁用)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5170 玉女煎 | 景 岳 全 書 | 牛膝 孰地黃 知母 麥門冬 生石膏 | 清胃滋陰 。 | 胃熱陰虛,煩熱 乾渴 , 頭痛 , 牙 痛,牙齦出血, 牙齒動搖,大便 時乾等 。 | 應用本方以水虧火盛, 牙痛 , 牙宣,煩熱乾咳 為使用依據 。 常用於齲 齒牙痛,口腔炎,舌炎 及糖尿病等,證屬水虧 火旺者 。 |
F05180 玉屏風散 | 丹 溪 心 法 | 防風 芊貝百考 白朮 生薑 大棗 | 益氣,固表 ,止汗 。 | 表虛自汗 , 或體 虛易戚冒,自汗 惡風,面色緬勺 。 | 常用於過敏性鼻炎 、 慢 性鼻炎 、 暮麻疹、戚冒 等有左述見症者 。 |
F05190 甘麥大棗湯 | 金 匱 要 略 | 甘草 大棗 小麥 | 養心安神, 和中緩急 。 | 臟躁 。 症見精神 恍仡,常悲傷欲 哭 , 不能自主 , 心中煩亂 , 睡眠 不安,甚則言行 失常,呵欠頻作 。 | 本方可用治神經衰弱, 癢病,精神分裂症 , 更 年期綜合徵 , 竇性心律 不整,失眠心悸,小兒 夜啼不安等症 。 |
F05200 甘露消毒丹 | 醫 效 秘 傳 | 瞿香 滑石 木通 白豆蔻 射干 石薑蒲 芊貝7苓 川貝母 薄荷 茵陳蒿 連翹 | 利濕化濁, 清熱解毒 。 | 暑濕時疫、邪在 氣分 。 發熱困倦 ,椎匈冏誹夏R長 , R支 酸 , 咽腫,身目 發黃,頤腫口渴 ,小便短赤 , 吐 瀉淋濁 。 | 本方証以發熱倦怠,肢 酸,胸悶腹脹 , 口渴溺 赤,苔白膩為辨証要點 。 用治急性胃腸炎,腸 傷寒,傳染性黃疸型肝 炎 , 鈎端螺旋體病,膽 囊炎等 。 |
FOS210 甘露飲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茵陳蒿 生地黃 黃苓 天門冬 炙甘草麥門冬 石斛 熟地黃 枳殼 秕把葉 | 滋陰清熱 , 理氣化濁 。 | 胃熱上蒸,口臭 、口舌生瘡 、 咽 痛,牙齦腫痛出 膿,腮頰頤腫 。 或脾胃受濕、蘊 熱而發黃、胸悶 氣短、 二便秘澀 。 | 口腔炎 、 舌炎 、 口臭 、 齒齦腫爛 、 喉痛 、目赤 腫痛、吐血 、 鼻血、齒 血 、黃疸 、 便秘、高血 壓、糖尿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韞 床 應 用 |
FOS220 生化湯 | 傅 青 主 女 科 | 當歸 川咢 桃仁 乾薑炭 甘草 | 活血化瘀 , 溫經止痛 。 | 產後惡露不行 , 小腹冷痛,拒按 。 | 本方為治產後腹痛常用 方,尤適宜產後血虛有 寒 , 瘀血凝滯者。常用 於產後惡露不行或行而 不暢、腹冷痛;惡露不 絕 、 色紫黑或血塊,日 久不止屬血瘀挾寒者, 胎盤滯留、子宮復舊不 全見陰道出血或少腹疼 痛;產褥熱等 。 |
F05230 生脈散 | 內 外 傷 辨 | 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| 益氣斂汗, 養陰生津 。 | 熱傷元氣,氣短 倦怠 ,口渴多汗 ,肺虛而咳 。 | 常用於夏日暑熱,汗出 過多 , 氧津兩傷之神疲 口渴者 。 及熱性病後期 氣陰兩傷者 。 治療肺結 核病、慢性支氣管炎 、 神經衰弱等引起的心煩 失眠,及糖尿病、冠心 病的心律不整和脫水、 虛脫、各類心源性休克 等證屬氣津不足者,皆 效 。 |
F05240 白虎 加人參湯 | 傷 寒 論 | 知母 粳米 石膏 甘草 人參 | 清熱生津 , 益氣 。 | 白虎湯證而見氣 津兩傷,少氣、 汗多 、 飲水數升 、或背微惡寒, 脈浮大無力者 。 亦治暑病津氣兩 傷,身熱而渴者 。 | 適用於高熱不退、汗出 過多 、 氣津兩傷、煩渴 多飲、氣短肢軟;亦治 夏天中暑,身熱而渴, 汗多神倦;亦治消渴 。 常用於戚染性急性熱病 及中暑外,治療糖尿病 ,亦獲一定療效 。 |
F05250 白虎湯 | 傷 寒 論 | 石膏 知母 炙甘草粳米 | 清熱生津 。 | 傷寒陽明經證或 溫病氣分大熱 , 面赤惡熱,身大 熱 , 大汗出,口 乾舌燥,煩渴引 飲 ,脈洪大 。 | 應用本方,以身大熱、 口大渴、大汗出 、脈洪 大等「四大」證為指標 。 用於流行性腦膜炎、 乙型腦炎 、流行性出血 熱、風濕性心臟炎 、 大 葉性肺炎、麻疹合併肺 炎 、 高血壓、糖尿病、 中暑、小兒夏季熱、眼 科外障、赤眼腫痛等, 證屬陽明經熱或氣分大 熱者 。 |
F05260 白頭翁湯 | 傷 寒 論 | 黃連 黃柏 秦皮 白頭翁 | 清熱解毒, 涼血止痢 。 | 熱利 , 腹痛,裊 急後重 ,肛門灼 熱,瀉下膿血, 赤多白少,渴欲 飲水 。 | 常用於細菌性痢疾、阿 米巴痢疾、急性腸炎、 肝膿腫、急性結膜炎等 , 證屬濕熱下注大腸且 兼及血分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6010 托裏消毒飲 | 萬 病 回 春 | 人參 茯苓 川咢 白芷 桔梗 甘草 白朮 芊與E考3 白芍 皂角刺 當歸 金銀花 | 清熱解毒 , 托裏消腫 。 | 治一切癰疽六七 日未消者 。 服此 藥 , 瘡未成即消 , 巳成即潰 , 能 壯氣血 , 固脾胃 ,使毒氣不能內 攻,使毒膿易潰 、肌肉易生 。 | 應用於癰疽 、 化膿性淋 巴腺炎 、 橫麼(鼠蹊部 淋巴腺炎) 、 多發性肌 炎 、肛門周圍炎 、 皮下 膿瘍 、 乳腺炎等 。 |
F06020 百合固金湯 | 醫 方 集 解 | 當歸 甘草 百合 貝母 玄參 麥門冬 桔梗 生地黃 白芍 熟地黃 | 養陰清熱, 潤肺化痰 。 | 肺腎陰虧,虛火 上炎,症見咽喉 燥痛,咳嗽氣喘 ,痰中帶血、 手 足煩熱 。 | 本方適用於陰虛火旺之 肺結核 、 慢性支氣管炎 、 支氣管擴張 、 咯血、 急性咽喉炎 、 扁桃腺炎 、 大便秘結等症 。 多用 治肺腎陰虛所致咳嗽痰 血 。 |
F06030 竹葉石膏湯 | 傷 寒 ~甜An | 竹葉 炙甘草 石膏 半夏 粳米 麥門冬 人參 | 清熱生津, 益氣和胃 。 | 熱病之後,餘熱 尚盛,氣陰兩傷 。 身熱多汗,心 胸煩悶 、 口乾喜 飲 , 虛羸少氣, 氣逆欲嘔 , 或虛 煩不眠 。 | 本方可用於肺炎、支氣 管炎 、 糖尿病 、 尿崩症 、 中暑等。以及白虎湯 證若熱勢稍緩 , 而兼見 氣陰兩傷者 , 皆可用之 。 |
F06040 血府逐瘀湯 | 醫 林 改 錯 | 當歸 枳殼 桃仁 甘草 柴胡 川咢 紅花 生地黃 川牛膝赤芍 桔梗 | 活血逐瘀, 行氣止痛 。 | 胸中血瘀 ,血行 不暢。胸痛 、 頭 痛 、 痛如針刺而 有定處 。 或急躁 善怒, 心悸失眠 ,人暮潮熱 , 或 呃逆日久不止, 乾嘔 。 | 常用於冶療冠心病、心 絞痛 、 風濕性心臟病 、 胸部挫傷 、 肋軟骨炎之 胸痛,及神經官能症 、 腦震盪後遺症等,屬血 瘀阻滯者 。 (孕婦禁用 ) |
F06060 竹茹溫膽湯 | 百-~""" 世 保 兀 | 柴胡 人參 竹茹 陳皮 桔梗 半夏 枳實 茯苓 黃連 大棗 香附 甘草 生薑 麥門冬 | 祛痰清火 , 解熱補脾 , 順氣安神 。 | 傷寒日數過多 , 其熱不退 , 夢寐 不寧 , 心驚恍仡 , 煩躁多痰不眠 者。 | 應用於戚冒 、 流戚 、 肺 炎等回復期之長時間發 熱,精神不暢 , 咳嗽痰 多 ,失眠者;痰滯胸中 , 易驚不眠者 ; 神經性心 悸亢進;胸中鬱塞 ,痰 出失眠 , 易驚心悸亢進 者,酒後多痰、失眠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韞 床 應 用 |
F07060 芍藥甘草湯 | 傷 寒 ~5冊A | 芍藥 甘草 | 緩急止痛 。 | 陽明氣血不和, 肝木乘脾所致的 腹攣痛及腳腿攣 急疼痛 。 | 如胃神經痛、胃炎、消 化性潰瘍疼痛及腓腸肌 痙攣等病證 , 可以選用 。 |
F07070 芍藥湯 | 素 問 保 ^ op 集 | 白芍 當歸 芊東苓7 黃連 大黃 木香 檳榔 炙甘草 肉桂 | 清泄濕熱, 調和氣血 。 | 濕熱痢疾 : 腹痛 下痢膿血 , 裏急 後重,肛門灼熱 ,小便短赤 。 及 濕熱泄瀉,腹痛 滯下 , 臭穢灼肛 。 | 應用於细菌性痢疾 、 阿 米巴痢疾、急性腸炎 、 過敏性結腸炎等 , 證屬 濕熱者。 |
F07080 穹歸膠艾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川穹 甘草 艾葉 白芍藥 當歸 生地黃 阿膠 | 養血止血 , 調經安胎 。 | 沖任虛損所致的 月經過多 、淋漓 不止 ,或妊娠下 血、腹中疼痛 , 及產後或流產下 血不絕等 。 | 凡月經過多 , 血虛腹痛 , 妊娠下血 ,胎動不安 , 產後或流產後惡露不 止,先兆流產或產後子 宮復舊不全的出血不止 等,皆可應用本方 。 |
F07090 辛夷清肺湯 | 外 科 正 宗 | 辛夷 百合 山梔子黃苓 石膏 升麻 知母 麥門冬 秕把葉甘草 | 清肺通竅 。 | 肺熱鼻內疤肉( 鼻痣) , 初如榴 子,漸大下垂 , 閉塞孔竅,氣不 宣通者 。 | 本方常用於治療鼻塞 , 肥厚性鼻炎,有濃鼻涕 之熱性蓄膿症 。 |
F07100 辛夷散 | 濟 生 方 | 辛夷 藁本 防風 白芷 木通 細辛 川咢 甘草 升麻 细茶 | 祛風利竅, 解鬱散結。 | 風寒鼻塞,清涕 不已,氣息不通 , 不聞香臭。鼻 生癒肉 , 常流濁 涕,稠厚腥臭 。 | 戚冒鼻塞頭痛 、 涕出不 已,急性鼻炎 , 慢性鼻 炎,蓄膿症,副鼻竇炎 , 鼻癒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鬣 床 應 用 |
F08010 兒科杏蘇散 | 醫 宗 金 鑑 | 杏仁 黃苓 麥門冬橘紅 前胡 生薑 桔梗 紫蘇葉 甘草 浙貝母 和""邸又 桑白皮 | 溫散風寒, 宣肺化痰 。 | 外毆風寒,發熱 ,憎寒 , 頭痛有 汗,嚏涕鼻塞聲 重,咳嗽 。 | 本方為小兒飯冒風寒傷 肺而立,小兒氣血未充 , 肌膚柔脆,風寒所觸 , 邪人滕理 , 營衛受病 而為戴冒,服本方以解 散外邪易痊 。 臨床常用 於小兒風邪傷衛,而有 左列 「主治」見證者 。 |
F08020 定喘湯 | #逛迏 治 準 繩 | 白果仁杏仁 麻黃 甘草 黃苓 蘇子 半夏 桑白皮 款冬花 | 宣肺平喘, 清熱化痰 。 | 風寒外束、痰熱 內蘊 , 咳嗽哮喘 。 痰多氙急,痰 稠色黃,或有惡 寒發熱 。 | 慢性支氣管炎 , 支氣管 哮喘 、 喘息性支氣管炎 等因戚冒引發者 , 皆可 用之 。 |
F08030 治濁固本丸 | 醫 - 匡 正 傳 | 蓮鬚 黃連 黃柏 砂仁 茯苓 益智仁 半夏 豬苓 炙甘草 | 清熱利濕 , 補虛固本 。 | 脾虛濕熱,下注 膀胱,尿中混有 濁物,赤白相雜 。 | 常用於乳糜尿、膀胱炎 、尿道炎、慢性前列腺 炎 、 多尿症、遺精等症 。 |
F08040 炙甘草湯 | 傷 寒 論 | 桂枝 炙甘草 生薑 火麻仁 人參 麥門冬 阿膠 生地黃 大棗 | 益氣滋陰, 補血復脈 。 | 氣虛血弱:脈現 結或代,心動悸 ,體羸氣短, 舌 淡少津。虛勞肺 痿 : 乾咳無痰 , 或痰帶血絲,形 瘦氣短 , 虛煩眠 差 , 自汗或盜汗 ,咽乾舌燥,大 便難, 或虛熱時 發,脈虛數 。 | 常用於治療冠心病、風 濕性心臟病、病毒性心 肌炎 、甲狀腺機能亢進 、潰瘍病及神經衰弱之 心悸征仲屬氣血兩虧者 。 特別是由於功能性心 律不整、心臟期前收縮 有較好療效 。 |
F08050 知柏地黃丸 | 醫 方 集 解 | 澤瀉 黃柏 知母 山茱萸 山藥 牡丹皮 茯苓 熟地黃 | 滋陰降火, 清熱除煩。 | 陰虛火旺所致的 骨蒸潮熱,虛煩 盜汗,腰脊酸痛 ,頭暈耳鳴 , 舌 燥咽痛 , 遺精等 證 。 | 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高 血壓,慢性腎炎 , 神經 衰弱 , 糖尿病,肺結核 ,紅斑性狼瘡,急性視 網膜色素上皮炎 , 遺精 ,復發性口瘡 ,甲狀腺 機能亢進,功能性子宮 出血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8060 羌活勝濕湯 | 內 外 傷 辨 惑 論 | 羌活 藁本 獨活 炙甘草 川咢 蔓荊子 防風 | 祛風勝濕, 通絡止痛 。 | 風濕在表,症見 頭重頭痛 、 腰脊 重痛 , 或周身盡 痛、難以轉側, 惡寒發熱 、 頭風 疼痛 。 | 應用本方以風濕在表 、 頭痛身重,肩背腰脊疼 痛為依據 。 毆冒 、 急性 風濕性關節炎 ,神經性 頭痛等證屬風濕在表者 ,有一定療效 。 |
F08070 金水六君煎 | 景 岳 全 書 | 當歸 熟地 甘草 陳皮 半夏 茯苓 | 滋養肺腎, 祛濕化痰 。 | 肺腎陰虛,痰濕 內盛 。 症見咳嗽 嘔惡,喘逆多痰 ,夜咳尤甚,痰 味鹹或咽乾口燥 等症 。 | 本方有滋補肝腎 ,理氣 化痰,滲濕健脾,止咳 平喘等作用 。 可用治漫 性支氣管炎,支氣管哮 喘等症 。 |
F08080 金沸草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前胡 荊芥 半夏 甘草 麻黃 生薑 赤芍 大棗 旋覆花 | 疏風散寒, 止咳化痰 。 | 外戴風寒 , 惡寒 發熱 , 咳嗽氣喘 , 胸膈滿悶 , 咯 痰不爽 , 涕唾稠 粘,頭目昏痛 。 | 應用於戰冒咳嗽,支氣 管炎,氣管炎,支氣管 氣喘 , 痰多黃濁壅盛等 症 。 |
F08090 當歸散 (金匱當歸飲) | 金 匱 要 略 | 當歸 #與7苓 白芍 川咢 白朮 | 清熱安胎 。 | 妊娠胎動不安 , 產後虛弱 、 惡露 不行 。 | 本方為養血調經 、 清熱 安胎方劑 , 凡屬血虛有 熱 、肝脾失養所致月經 不調 , 或胎動不安 , 或 習慣性流產者,均可用 之 。 |
F08100 金鎖固精丸 | 醫 方 集 解 | 芙實 龍骨 蓮鬚 蓮子 牡蠣 沙苑疾藜 | 補腎澀精 。 | 腎虛精虧 。 症見 遺精滑泄 , 頭暈 目眩 ,神疲乏力 , 四肢酸軟 , 腰 酸耳鳴 。 | 遺精滑泄、 盜汗、腰酸 、耳鳴 、四肢倦怠 。 神 經衰弱之夢遺 、 滑精 、 遺尿、失眠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髓 床 應 用 |
F08110 附子理中湯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人參 炮附子 白朮 炮乾薑 炙甘草 | 溫中散寒 , 健脾止瀉 。 | 脾胃虛寒,飲食 不化,四肢厥冷 ,腸鳴腹痛,瀉 下清稀,或夾有 不消化飲食,或 嘔吐不食 。 | 本方常用於治療胃潰瘍 ,十二指腸潰瘍、胃下 垂 、胃擴張、慢性胃腸 炎等病屬脾胃虛寒者 。 (孕婦慎用) |
F08120 抵當湯 | 傷 寒 論 | 桃仁 水蛭 酒大黃虻蟲 | 攻逐瘀血 。 | 下焦蓄血證 。 症 見少腹硬滿 , 經 水不利,或躁狂 ,或善忘,及癥 瑕痞塊,脅腹脹 滿等 。 | 臨床用於頑固性痛經 、 月經閉止 、月經不順 、 子宮肌瘤、脫疽、健忘 症、精神分裂症 、 跌打 撲傷等。(孕婦禁用, 體虛者慎用) |
F08140 定志丸 | 干 金 要 方 | 人參 石莒蒲 茯神 遠志 | 養心益智, 定志安神 。 | 心氣不足之心悸 征仲,夜寐多夢 ,驚悸健忘,或 近視。甚至精神 恍憶,語失倫次 ,喜笑發狂等証 。 | 多用於心氣不足、神無 所主的心悸、健忘、煩 燥失眠,精神分裂症 , 神經衰弱,心臟神經官 能症等。集解及中醫典 用治近視 , 龍眼湯送服 。 |
F08170 肥兒八珍糕 | 中 國 醫 声子 大 辭 典 | 黨參 蓮子 白朮 薏玟仁 陳皮 扁豆 茯苓 莢實 山藥 糯米 粳米 | 健脾利濕 。 | 脾胃虛弱、飲食 不化、腹膨脹便 溏 。 | 治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 不化 ,形疲色痿 , 腹膨 便溏,久服健脾開胃, 進食生肌 。 |
F09010 保元柴胡 清肝散 | 冠=~" 世 保 兀 | 柴胡 黃苓 黃連 生地黃 當歸 牡丹皮 梔子 川咢 升麻 甘草 | 清肝瀉火 , 涼血止血 。 | 肝膽鬱火,血熱 妄行 , 目赤易 怒,脅痛寒熱, 耳聾耳屻,婦人 崩漏 , 及瘡瘍等 症 。 | 本方原典雜病證治準繩 ,治肝經怒火,風熱傳 脾,唇腫裂或患繭唇( 唇腫起白皮 ,皺裂如垂 繭) 者 , 壽世保元收載 之 , 治同 。 常用於口內 炎 、 舌炎 , 唇腫、牙齦 腫痛、耳屻、頭瘡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9020 保安腎 | 驗 方 | 茯苓 豬苓 半夏 玉米蕊 厚朴 枳殼 陳皮 甘草 滑石 蒼朮 澤瀉 | 利水消腫, 理氣清熱 , 燥濕和胃 。 | 腹脹 , 水腫 , 小 便不利, 或尿血 ,小便澀痛 ,點 滴難出,小腹滿 痛 。 | 本方係以豬苓湯 、 平胃 散合方加減 , 對腎臟性 浮腫殊效 。 常用於急性 泌尿系毆染 、 急慢性腎 炎、腎盂腎炎、腎硬化 、浮腫等 。 |
F09030 保和丸 | 朱 丹 溪 方 | 山楂 半夏 陳皮 連翹 茯苓 萊服子 神麴 | 消食導滯, 和胃清熱 。 | 食積停滯 。 消化 不良,症見脫腹 脹滿,腹中時痛 , 噯氣酸臭 , 或 大便泄瀉 。 | 以脫腹痞滿脹痛、厭食 噯腐為依據 。 用於慢性 胃炎 、 消化不良 、 嬰兒 腹瀉 、 急性膽道臧染, 胃、十二指腸潰瘍見上 症者 。 |
F09040 保產無憂方 (十三味) F09050 厚朴溫中湯 | 驗 方 新 編 | 當歸 甘草 生薑 川咢 枳殼 羌活 厚朴 白芍 艾葉 菟絲子 冥士F考戸 川貝母 荊芥 | 補氣養血 , 安胎保產 , 順氣催生 。 | 孕婦胎動不安, 腰酸腹痛,有墮 胎小產之勢者 ; 胎位不正,難產 。 | 胎動不安 、 妊娠腰腹痛 、 預防流產、妊娠中期 以後之保健,預防難產 。 |
內 外 傷 辨 | 厚朴 乾薑 陳皮 生薑 甘草 赤茯苓 大棗 草豆蔻 木香 | 溫中散寒 , 行氣消滿 。 | 脾胃虛寒,症見 腹痛 , 胃胱痛, 及院腹脹滿等 , 或外寒犯胃之胃 痛時作 。 | 常用於胃炎 、 消化不良 、 潰瘍病、腸結核, 宮 頸炎 、 陰道炎等見有腹 脹, 或腹痛 , 或泄瀉 , 或白帶屬脾胃寒濕者 。 常用於胃炎、胃痛、胃 弛緩症 、 胃酸過多 、 胃 痙攣 、 胃潰瘍 、 肋間神 經痛、 心臟性神經痛 、 狹心症等。 | |
F09060 枳縮二陳湯 | 萬 病 回 春 | 枳實 陳皮 生薑 酋香 半夏 茯苓 木香 香附 厚朴 縮砂仁 元胡 草豆蔻 | 溫胃化痰 , 行氣止痛。 | 痰涎在心膈上, 攻走腰背 ,嘔噱 大痛 。 |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9070 柴胡加龍骨 牡蠣湯 | 傷 寒 論 | 柴胡 龍骨 黃苓 半夏 桂枝 生薑 茯苓 大棗 大黃 人參 牡蠣 | 和解少陽, 鎮驚安神 。 | 傷寒誤下後,胸 滿 、 煩驚 、 譫語 , 一身盡重 , 不 能轉側 。或臍腹 動悸, 小便不利 。 | 常用本方治療神經官能 症,精神分裂症 , 腦震 盪後遺症,血管神經性 頭痛,更年期綜合徵, 高血壓病,失眠症等 , 具有胸滿煩驚之主症者 。 |
F09080 柴胡桂枝湯 | 傷 寒 論 | 桂枝 半夏 衷_.,.苓7 白芍藥 大棗 廿草 生薑 柴胡 人參 | 和解少陽 , 解肌發表 。 | 少陽證兼有太陽 表證 , 發熱微惡 寒,肢節煩疼 , 微嘔 , 心下脹悶 。 | 本方是小柴胡湯與桂枝 湯之合方 。 常用於自汗 而有微熱、惡寒 、 心窩 膨滿,頭痛,關節痛者 。 或胃痛噁心 、腹痛劇 ,伴有食慾不振者 。 |
F09090 柴胡桂枝 乾薑湯 | 張 仲 景 方 | 柴胡 芊東7苓 桂枝 甘草 乾薑 括樓根 牡蠣 | 和解少陽, 散寒截瘧 。 | 傷寒五六日,發 汗後復下之,微 有寒熱 ,胸脅滿 ,心煩痞悶,沖 氣上逆 ,微渴下 嘔,頭汗出,小 便不利,便溏 。 | 柴 臨床用治毆冒 、肺炎 、 支氣管炎、肺結核、胸 膜炎、腹膜炎、胃弛緩 , 心悸亢進 , 不眠症, 肝炎,膽囊炎等 。 |
F09100 柴胡清肝湯 | 醫 宗 金 鑑 | 柴胡 防風 黃苓 當歸 甘草 赤芍 連翹 生地黃 山梔子牛芳子 川咢 括樓根 | 清肝疏風, 瀉火解毒 。 | 慢性扁桃腺炎, 咽喉炎,頸部淋 巴腺腫大 。 | 治肝膽三焦經之風熱。 應用於小兒腺病體質之 改善,頸部淋巴腺或扁 桃腺或腺樣腫 。 或扁桃 腺之容易腫脹,麻疹預 後 。 |
F09110 柴胡疏肝湯 | 景 岳 全 書 | 柴胡 川咢 香附 枳殼 陳皮 炙甘草 白芍 | 疏肝行氣 , 和血止痛 。 | 肝鬱氣滯,脅肋 疼痛 , 往來寒熱 ,院腹痞脹, 善 太息。 | 急慢性肝炎、 早期肝硬 變、膽道疾患 ,慢性胃 炎 、 胃腸神經官能症 、 胸膜炎、肋間神經痛等 症 ,肝胃不和而氣滯血 瘀見症明顯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籃 床 應 用 |
F09130 柴陷湯 | 沈 氏 尊 生 書 | 柴胡 半夏 黃苓 生薑 大棗 黃連 甘草 括樓仁 人參 | 清熱化痰, 散結寬胸, 和解少陽。 | 小柴胡湯與小陷 胸湯之合證 。 寒 熱往來,胸膈痞 滿,按之則痛, 口苦苔黃,屬痰 熱互結於肝膽者 ,咳劇、胸痛, 痰少而粘 。 | 本方係小柴胡湯合小陷 胸湯,適用於二方證並 存各症,常用於肋膜炎 ,肋間神經痛、支氣管 擴張症、急慢性膽囊炎 、胸膜炎、傳染性肝炎 、氣管炎、支氣管氣喘 等伴有咳而胸痛者 。 |
F09140 柴葛解肌湯 | 中 國 醫 珥子 大 辭 典 | 柴胡 白芍 葛根 桔梗 甘草 白芷 芊東7苓 生薑 大棗 羌活 石膏 | 辛涼解肌, 兼清裏熱 。 | 畋冒風寒,寒鬱 化熱 。 惡寒漸輕 ,身熱增盛,頭 痛,肢體酸痛, 目痛鼻乾,心煩 不眠 ,眼眶痛。 | 臨床使用本方以發熱重 ,惡寒輕,頭痛,眼眶 痛,鼻乾為依據 。 用於 飯冒,流臧,三叉神經 痛,牙痛,麻疹初起等 見左述症候者 。 |
F09150 洗肝明目湯 | 萬 病 回 春 | 川咢 桔梗 連翹 葆藜 防風 荊芥 黃連 薄荷 芊東7苓 羌活 梔子 菊花 石膏 赤芍藥 甘草 蔓荊子 當歸 生地黃 決明子 | 祛風清熱, 消腫明目 。 | 一切風熱眼疾, 赤腫疼痛,角膜 炎,結膜炎,鞏 膜炎等 。 | 適用於實熱證眼科疾患 炎症 、 充血疼痛諸症 。 常甩冶硬化性角膜炎 、角膜實質炎、結膜炎 、鞏膜炎、虹彩炎、綠 內障等症 。 |
F09160 車启芊=`汤囯 | 士Z、臨 治 準 繩 | 蒼朮 厚朴 白朮 肉桂 茯苓 大棗 豬苓 生薑 澤瀉 甘草 陳皮 | 祛濕化滯, 健脾和胃 。 | 傷濕停食,院腹 脹滿,泄瀉,小 便不利,或有浮 腫 。 | 應用於急性胃腸炎、大 腸炎、急性腎炎、腹痛 下痢,食物中毒、腹脹 、水腫、小便不利等。 |
F09170 胃舒寧 | 驗 方 | 人參 甘草 良薑 白朮 桂皮 生薑 茯苓 牡蠣 半夏 茵香 大棗 陳皮 縮砂仁延胡索 | 益氣健脾, 溫中止痛 。 | 脾胃虛寒氣滯, 胸脫痞悶,脹滿 或疼痛,惡心嘔 吐,不思飲食, 吞酸泄瀉 。 | 胃痛、胃潰瘍、十二指 腸潰瘍、胃酸過多、慢 性胃炎 、 胃下垂,食慾 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嘔吐 、胃神經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9180 苓甘薑味 辛夏仁湯 | 金 匱 要 略 | 茯苓 杏仁 甘草 細辛 乾薑 五味子 半夏 | 溫化寒飲, 禾lj7J(浮排重, 止咳平喘 。 | 支飲證,服 「苓 甘五味薑辛半夏 湯」 後,水去嘔 止,其人形腫者 。 症見喘鳴、喘 咳、咳嗽、短氧 等伴有浮腫 、 肢 冷 , 痰多稀薄, 脈沉弱 。 | 應用於虛寒者慢性支氣 管炎,兼發肺氣腫,支 氣管氣喘 , 心臟性氣喘 ,慢性腎炎,腎盂炎、 腹膜炎、滲出性肋膜炎 、肺水腫、腹水、浮腫、 心臟瓣膜症等 。 |
F09190 苓桂朮甘湯 | 張 仲 景 方 | 茯苓 桂枝 白朮 甘草 | 溫陽化飲, 健脾利濕 。 | 痰飲,中陽不足 。 胸脅支滿 , 目 眩心悸,咳嗽氣 短 。 | 常用本方治療慢性支氣 管炎 、 支氣管哮喘證屬 痰飲者 。 對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,慢性腎炎浮 腫屬中陽不足,亦用之 。 |
F09200 香咢湯 | 儒 門 事 親 | 石膏 薄荷 桂枝 川咢 香附 甘草 | 祛風清上, 止痛 。 | 風火頭痛,頭部 掣痛連及眉梢 、 眼眶 , 甚至目眩 不能睜眼 、 抬頭 ,頭部有灼熱戴 。 | 應用於偏正頭痛、神經 性頭痛、 三叉神經痛 、 眼神經痛等症。 |
F09210 香砂 六君子湯 | 刪 補 名 醫 方 論 | 人參 白朮 半夏 木香 茯苓 生薑 陳皮 甘草 砂仁 | 健脾和胃, 理氣止痛 。 | 脾胃氣虛,寒濕 滯於中焦 。 納呆 , 噯氣,院腹脹 滿或疼痛,嘔吐 泄瀉等症 。 | 胃腸虛弱、食慾不振、 消化不良、惡心嘔吐、 腹脹痛、噯氣吞酸、消 化性潰瘍病 、 慢性胃腸 炎、妊娠惡阻 。 |
F09220 香砂養胃湯 | 萬 病 回 春 | 香附 人參 陳皮 大棗 木香 蒼朮 生薑 白朮 縮砂仁厚朴 茯苓 白豆蔻 甘草 | 益氣健脾, 化溼和胃 。 | 脾胃不和,不思 飲食 , 口不知味 ,痞悶不舒 。 | 應用於慢性胃腸炎 、 慢 性腹膜炎、胃弛緩、胃 擴張、胃下垂、胃弱、 病後食慾不振 、小兒發 育不良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09230 香蘇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香附 生薑 陳皮 紫蘇葉 炙甘草葱白 | 疏散風寒 , 理氣和中 。 | 外戴風寒 , 內有 氣滯 。 症見形寒 身熱,頭痛無汗 ,胸胱痞悶,不 思飲食等 。 | 多用治胃腸型毆冒而屬 外飯風寒兼氣機鬱滯者 。 或肝胃氣滯而兼風寒 者,及經期或孕婦感冒 風寒 , 亦適用之 。 |
F09240 香砂平胃散 | 醫 宗 金 鑑 | 蒼朮 神麴 山查 白芍 枳殼 厚朴 陳皮 香附 砂仁 麥芽 生薑 炙甘草 | 燥濕健脾 , 行氣寬中, 消食化滯, 和胃止痛 。 | 食痛 : 飲食不節 、 積滯不化 、 食 人即痛 , 喜冷飲 ,惡食腹滿 , 吐 酸 。 及便秘下後 仍痛者 。 | 本方較平胃散系其他方 劑之消導力更強,兼增 理氣止痛功能 。 常用於 傷食腹痛 、 消化不良 、 食慾不振 、 急慢性胃炎 、 消化道功能紊亂、胃 痙攣、消化性潰瘍等症 。 |
F10010 射干麻黃湯 | 金 匱 要 略 | 射干 麻黃 大棗 细辛 半夏 紫菀 生薑 五味子 款冬花 | 宣肺化痰, 平喘止咳 。 | 寒飲鬱肺,咳逆 喘息 , 喉中痰鳴 ,痰多清稀,胸 膈滿悶 。 | 哮喘性支氣管炎、支氣 管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 急性發作 。 |
F10030 桂枝 加朮附湯 | 吉 益 東 洞 | 桂枝 蒼朮 芍藥 生薑 大棗 炮附子 甘草 | 溫陽解表, 燥濕 。 | 汗出惡寒 , 小便 頻短,四肢關節 痛腫 , 屈伸不利 。 | 應用於神經痛 、 關節痛 、懼冶症之腹痛、半身 不遂 、 小兒麻痹、關節 炎、痛風症、四肢麻痹 等症 。 |
Fl0040 桂枝 加芍藥湯 | 傷 寒 論 | 桂枝 白芍 生薑 大棗 甘草 | 調和營衛, 緩急止痛 。 | 傷寒太陽病 , 頭 痛,發熱,汗出 ,惡風 , 腹部時 痛,按之舒適, 大便如常, 或輕 微下利,無裡急 後重 。 | 腹痛、腹部膨滿,慢性 腹膜炎、大腸炎、直腸 炎 、 急慢性腸炎 、 闌尾 炎 、 下痢 、疝氣 、 胃下 垂等引起之疼痛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0050 桂枝加 龍骨牡蠣湯 | 金 匱 要 略 | 桂枝 龍骨 芍藥 牡蠣 生薑 甘草 大棗 | 調和陰陽, 收斂固澀 。 | 陰陽失調,遺精 ,夢交,少腹弦 急,下部覺冷, 目眩髮落 。 | 常用於陰陽失調的遺精 、夢洩、眩暈、盜汗, 自汗、性神經衰弱、神 經過敏、心悸亢進、不 眠、夜尿症、禿髮等症 。 經驗上本方合右歸丸 ,治療脫髮、禿髮症, 屢獲良效 。 |
F10060 桂枝芍藥 知母湯 | 金 匱 要 略 | 桂枝 知母 防風 白芍 甘草 麻黃 生薑 白朮 炮附子 | 祛風勝濕, 溫經止痛 。 | 歷節病,症見關 節腫痛 、 游走不 定、日輕夜重、 腫處伴有灼熱、 頭眩身重、泛惡 欲吐、身體消瘦 ,屬風濕偏勝, 濕鬱化熱者 。 | 常用於慢性痛風性關節 炎、風濕性關節炎、肩 關節周圍炎、腦血管意 外後遺症、風濕性腦脈 管炎 。 及風中經絡,症 見半身不遂、肢體拘急 、頭眩身重、手足麻木 ,日久不愈者 。 |
F10070 桂枝茯苓丸 | 金 匱 要 略 | 桂枝 白芍 茯苓 桃仁 牡丹皮 | 活血化瘀, 緩消癥塊 。 | 婦女少腹宿有癥 塊,按之痛,腹 攣急,月經不調 ,或經閉腹脹痛 ,或難產,或胞 衣不下,或產後 惡露不盡而腹痛 拒按者 。 | 用治子宮肌瘤、子宮甩 肉、卵巢囊腫 、 慢性輸 卵管炎、慢性盆腔炎、 子宮外孕 、 月經困難、 閉經產後惡露不盡、胞 衣不下、死胎不下、不 孕症、經痛、流產後出 血不止等症 。 |
F10080 桂枝湯 | 傷 寒 ~~1A111 | 桂枝 白芍 大棗 生薑 炙甘草 | 解肌發表, 調和營衛 。 | 外戚風寒表虛證 。 症見發熱頭痛 ,汗出惡風,鼻 鳴乾嘔,苔薄白 ,脈浮緩等 。 | 常用於治療風寒型戚冒 、流戴、神經痛,頭痛, 寒冷腹痛、虛弱體質、 妊娠惡阻、神經衰弱等 症 。 |
F10090 桃紅四物湯 | 醫 宗 金 鑑 | 桃仁 紅花 當歸 川芍 白芍 熟地黃 | 養血逐瘀, 活血調經 。 | 婦女月經超前, 量多,色紫質粘 稠,或有塊狀, 腹痛腹脹者 。 | 應用於月經不調、痛經 、經閉、盆腔炎、不孕 症、中期妊娠引產 , 及 偏頭痛、腦血管意外後 遺症 、腦血腫、 三叉神 經痛、眼外傷、視綢膜 炎、青光眼 、 皮膚疣、 脫髮等症 。 (孕婦禁用 )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0100 桃核承氣湯 | 傷 寒 論 | 桃仁 桂枝 大黃 芒硝 甘草 | 破血下瘀 。 | 下焦蓄血 。 少腹 急結,其人如狂 ,小便自利,甚 或譫語煩渴,至 夜發熱,及血瘀 經閉,痛經。 | 常用於急性盆腔炎、胎 盤滯留 、附屬器炎 、 腸 梗阻,及精神分裂症 、 慢性腎盂腎炎、糖尿病 、慢性肝炎、流行性出 血熱、經期精神分裂症 等 。 (孕婦禁用y |
F10110 桑菊飲 | 溫 病 條 辨 | 杏仁 菊花 桔梗 薄荷 桑葉 甘草 連翹 蘆葦根 | 疏風清熱, 宣肺止咳 。 | 風熱表證,身有 微熱,口乾微渴 ,頭痛鼻塞,咳 嗽有痰 。 | 本方主治風溫初起,邪 在肺衛,以咳為主的風 熱表證,如咳嗽痰稠、 咯痰不爽,可加瓜蔞皮 、浙貝 。 本方常用於流 飯,急性扁桃腺炎屬於 風熱表證者 。 |
F10120 桑螺銷散 | 本 草 亻,;、J一 義 | 遠志 龜板 龍骨 當歸 人參 冨蒲 茯苓 桑鰾螭 | 補氣安神, 澀精止遺 。 | 心腎兩虛。症見 小便頻數,或如 米5甘色,遺尿遺 精,心神恍德, 健忘食少 。 | 本方王治心腎不足而小 便頻數或遺尿滑精者 。 若見滑精 、健忘 、 心悸 、失眠者,可加五味子 、酸棗仁 。 本方常用於 糖尿病、小便頻數屬心 腎不足者。 |
F10130 桔梗湯 | 濟 生 方 | 桔梗 貝母 當歸 杏仁 枳殼 芊東自考 防己 桑白皮 甘草 括樓仁 百合 薏玟仁 生薑 | 清肺化痰, 排膿消癰 。 | 肺癰,咳吐膿痰 日久 ,氧陰兩傷 ,面色不華,形 體消瘦,午後潮 熱,口乾咽燥, 盜汗自汗 ,脈虛 數。 | 本方為治療肺癰虛證良 方 ,用治肺膿瘍,肺炎 ,慢性支氣管炎,支氣 管擴張等症。 |
F10140 消風散 | 外 科 正 宗 | 當歸 木通 甘草 蟬退 苦參 知母 石膏 蒼朮 胡麻 防風 生地黃 荊芥 牛芳子 | 疏風養血, 清熱除濕。 | 風疹、濕疹 。皮 膚疹出色紅 、 瘙 癢, 抓破後滲出 津水 。 | 適用於風濕熱邪輕結肌 膚的瘙癢流水 。 常用於 濕疹 、過敏性皮炎 、 藥 物性皮炎 、神經性皮炎 、稻田性皮炎、蔀麻疹 、 頭癬等 ,凡病屬風濕 熱毒者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lOlSO 消痣丸 | 瘍 醫 大 全 | 當歸 赤芍 芊良7苓 蒼朮 地龍 大黃 枳殼 槐花 秦咒 生地黃 防風 金銀花 | 祛風清熱, 涼血通便 。 | 痣瘡 、 痣漏初起 ,人壯便秘,血 分壅熱者 。 | 常用於治療痣瘡 、 痣漏 、便秘等症 。 |
F10170 烏藥順氣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烏藥 枳殼 麻黃 桔梗 陳皮 白芷 白殭蠶甘草 乾薑 生薑 川咢 大棗 | 順氣宣散, 祛風化痰 。 | 風氛攻注四肢 , 骨節疼痛 ,遍身 頑麻,頭目眩暈 ,語言不清,口 眼喎斜,筋脈拘 攣;腳氣行走艱 難 , 腳膝軟弱 。 | 腦溢血 , 腦軟化症 , 半 身不遂 ,四十腕,五十 肩,手足麻痹 , 顏面神 經麻痹 , 腳氣 , 老化現 象等。 |
F10180 益血力 | 驗方 | 當歸 川咢 芍藥 桂皮 白朮 熟地黃 茯苓 龍眼肉 甘草 | 健脾利濕, 補血安神 。 | 血虛眩暈 , 心下 逆滿 , 發熱自汗 。 及便血後或婦 人經後 、 產後失 血,面部或兩足 浮腫、心下動悸 、眩暈頭痛 、 周 身黃腫等症 。 | 本方係四物湯合苓桂朮 甘湯加味而成 。 對貧血 症及貧血者諸症狀有良 效 。 常用於貧血,貧血 引起之眩暈、動悸、 頭 痛、浮腫 、自汗,倦怠 、 神經衰弱、失眠、低血 壓 、 萎黃病等 。 |
F10190 益氣聰明湯 | 醫 方 集 解 | 黃耆 人參 葛根 黃柏 升麻 蔓荊子 甘草 白芍 | 散風清熱, 益氣升陽, 聰耳明目 。 | 中氣不足,清陽 不升 , 風熱上擾 ,頭痛眩暈 , 或 內障初起 , 視物 不清 , 或耳鳴耳 聾 , 失眠健忘 。 | 常用於眩暈或美尼爾氏 症、落枕 、 色盲、腦鳴 症、腦動脈硬化、腦貧 血、神經性耳鳴、前額 神經痛、初期白內障等 症 。 |
F10200 真人活命飲 | 婦 人 良 方 | 白芷 當歸尾 貝母 皂角刺 陳皮 甘草節 防風 桔樓根 沒藥 金銀花 乳香 | 清熱解毒 , 消腫潰堅 , 活血止痛 。 | 一切瘡瘍腫毒初 起 , 局部紅腫掀 痛 , 或身熱凜寒 。 | 本方常用於多種化膿性 炎症 , 如蜂窩組織炎、 癤腫、深部膿腫 、 化膿 性扁桃腺炎、乳房炎等 , 證屬紅腫熱痛之陽性 瘡瘍初起, 或膿成未潰 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l0210 真武湯 | 傷 寒 論 | 茯苓 芍藥 白朮 生薑 炮附子 | 溫陽利水 。 | 脾腎陽虛,水氣 內停:小便不利 ,四肢沉重疼痛 ,腹痛下利, 或 肢體浮腫 。 及太 陽病誤汗,陽虛 水動,太陽病發 汗,汗出不解, 仍發熱,心下悸 ,頭眩,身鐧動 , 振振欲僻地 。 | 常用於慢性腎炎 。 慢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 , 甲狀 腺功能低下 。 慢性結腸 炎、腸結核 , 及風濕性 關節炎,婦女白帶等屬 於脾腎陽虛,水氣內停 者 。 |
F10220 神秘湯 | 淺 田 家 方 | 麻黃 柴胡 杏仁 陳皮 厚朴 紫蘇葉 甘草 | 順氣消痰 , 止咳平喘 。 | 久患氧喘 , 發時 奔喘,不得坐臥 ,並喉裡呀聲氣 欲絕者 。 用於支 氣管氣喘 、肺氣 腫 、小兒氣喘等 翌逛' ° | 常用於小兒氣喘、支氣 管氣喘 、 支氣管炎、小 兒威冒 、 咳嗽、喘鳴 、 肺氣腫 。 對慢性少痰而 呼吸困難咳喘者 , 連續 服用並可改善氣喘之體 質 。 |
F10230 秦芳鱉甲散 | 衛 生 寶 鑑 | 秦咒 鱉甲 柴胡 知母 當歸 青蒿 烏梅 地骨皮 | 滋陰養血, 清熱除蒸 。 | 風勞病 。 見有骨 蒸盜汗,肌肉消 瘦,唇紅頰赤, 四肢困倦,午後 潮熱 , 咳嗽等 。 | 本方用治系统性紅斑性 狼瘡,肺結核,骨結核 , 功能性低熱等病屬陰 虛內熱者 。 |
F10240 茯菟丹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茯苓 五味子 山藥 菟絲子 石蓮肉 | 益腎澀精, 健脾滲溼 。 | 心腎不交、遺精 、白濁 、 強中、 消渴 。 | 常用於糖尿病 、 尿崩症 、腸結核、慢性胰腺炎 、 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 減退症、原發性醛固酮 增多症等見久瀉或多尿 屬腎氯不固、脾不攝精 者;前列腺炎,絲蟲病 等見小便混濁屬脾腎虧 損,精微下泄者 。 |
F10250 茵陳五苓散 | 金 匱 要 略 | 茵陳蒿澤瀉 白朮 茯苓 豬苓 桂枝 | 利濕清熱 。 | 濕熱黃疸 , 濕重 於熱 , 小便不利 , 煩渴,身目發 芊東 ° | 常用於漫性肝炎、肝硬 化腹水、黃疸、腎炎浮 腫、腎硬化、口渴、尿 量咸少 、 嘔吐 、 蓴麻疹 、宿醉反胃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0260 茵陳蒿湯 | 傷 寒 論 | 梔子 茵陳蒿 大黃 | 清熱 , 利濕 ,退黃 。 | 濕熱黃疸 。一身 面目俱黃 , 黃色 鮮明如橘色 , 腹 微滿 , 口渴 , 小 便不利 。 | 本方對急性傳染性黃疸 型肝炎 、 中毒性肝炎 、 急性膽囊炎 、 膽石症及 鈎端螺旋體病引起的黃 疸屬濕熱鬱結者 , 有滿 意療效。 |
F10270 荊防敗毒散 | 奇 效 良 方 | 荊芥 防風 枳殼 羌活 川咢 獨活 桔梗 柴胡 茯苓 前胡 甘草 薄荷 生薑 | 發汗解表 , 散風祛濕 。 | 外毆風寒濕邪 , 惡寒發熱 , 頭痛 項強,肢體疼痛 , 無汗,腮腫 。 | 本方用治流臧 、 戚冒名 方 ,凡外戴風寒濕邪俱 重 , 惡寒發熱 , 頭痛劇 烈 , 肢體酸痛者 , 投之 皆效 。 瘡瘍初起, 皮膚 病 、腮腺炎 、 風濕病、 痢疾等而有上述表證者 , 七白t:,户且 ° |
F10280 荊芥連翹湯 | 沈 氏 尊 生 書 | 當歸 連翹 白芍 荊芥 川咢 防風 和""邸又 衷十7之 甘草 白芷 桔梗 山梔子 柴胡 | 清熱解毒, 養血祛風 。 | 兩耳腫痛 , 腎經 風熱 , 上焦所發 之鼻炎 、 扁桃腺 炎 、中耳炎 、 蓄 膿症及腹肌拘攣 。 | 常用於急性化膿性中耳 炎 ,耳腫疼痛 , 或流膿 水,鼻淵(如鼻竇炎) 、 鼻塞 、 流黃色膿涕 、 有 臭味、 前額疼痛酸脹 、 扁桃腺炎 、 面皰等 。 |
F11030 參苓白朮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人參 白扁豆 白朮 桔梗 茯苓 蓮子肉 甘草 山藥 砂仁 薏政仁 大棗 | 益氣健脾 , 滲濕止瀉。 | 脾胃氣虛挾濕 。 食少便溏 , 或瀉 或吐,四肢乏力 ,形體消瘦 , 胸 院悶脹 , 面色痿 黃。兒童發育不 良 。 | 常用本方治療一些慢性 疾病, 如慢性胃腸炎 、 貧血、肺結核 、 慢性腎 炎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 病,呈現消化功能減退 ,食慾不振 , 消瘦乏力 者。 |
F11040 參蘇飲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人參 半夏 枳殼 大棗 茯苓 桔梗 葛根 甘草 木香 前胡 陳皮 紫蘇葉 生薑 | 益氣解表 , 祛痰止咳。 | 外飯風寒 , 內有 痰飲 , 惡寒發熱 , 頭痛鼻塞 , 咳 嗽痰多 , 胸膈滿 悶 。 | 虛弱者及老人之戴冒咳 嗽痰多 、 頭痛 、 發熱 、 鼻塞 、 煩悶、產後飯冒 咳嗽、支氣管炎,肺氣 腫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llllO 清上蠲痛湯 | 百-~ 世 保 兀 | 當歸 獨活 寅_...今_..,_ 甘草 川咢 防風 菊花 生薑 白芷 蒼朮 麥冬 细辛 羌活 蔓荊子 | 清利頭目, 祛風止痛 。 | 各類型偏正頭痛 ,眉稜骨痛, 三 叉神經痛 。 | 慢性頭痛,各種頭痛, 三叉神經痛,因上顎癌 所引起的疼痛 。 |
F11120 清心蓮子飲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人參 石蓮肉 黃苓 麥門冬 黃耆 車前子 茯苓 地骨皮 炙甘草 | 益氣陰, 清心熱, 止淋濁 。 | 上盛下虛,心火 上炎,口苦咽乾 ,膀胱濕熱,遺 精淋濁 。 | 常用於糖尿病、腎盂腎 炎、泌尿系戚染,及心 血管、神經官能症等, 證屬氣陰兩虛,上有心 火,下有淋濁者 。 |
F11130 泛t!丰=l=?'c, 澶戶 | 東 垣 試 效 方 | 羌活 川咢 黃連 茶葉 防風 頁尹十今十 柴胡 炙甘草 | 疏風祛濕, 清熱止痛 。 | 偏正頭痛 , 年久 不愈,並治急性 風濕熱頭痛 。 | 清 治療風濕熱上攻所致頭 痛等症,亦可用於咽喉 、 耳目腫痛屬於風濕熱 上攻所致者 。 |
F11140 清肺湯 | 增 補 萬 病 回 春 | 甘草 當歸 竹茹 芊戾7苓 陳皮 桔梗 杏仁 貝母 山梔子麥門冬 茯苓 天門冬 生薑 桑白皮 大棗 五味子 | 清肺降火, 化痰止咳 。 | 咳嗽,上焦痰盛 。 或久咳不止 , 或成勞怯,或久 嗽嘶啞,或咽生 瘡者 。 | 常用於胸部有殘熱 , 劇 咳,長期喀痰而不止 。 本病證多屬痰多,劇咳 長久不止,痰粘稠不出 , 長時間咽喉疼痛聲噯 ,須經久激烈咳嗽,痰 始喀出 。 |
FlllSO 清肺飲 | 醫 方 集 解 | 杏仁 橘紅 生薑 五味子 茯苓 貝母 桔梗 甘草 | 清肺化痰, 降氣潤燥 。 | 痰濕氣逆而咳嗽 。 | 常用於戚冒 、流飯之咳 嗽,支氣管炎喘咳,肺 癆咳嗽,慢性咽喉炎聲 嘶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瞼 床 應 用 |
F11160 清胃散 | 蘭 室 秘 藏 | 當歸 生地黃 升麻 黃連 牡丹皮 | 洱、、丰B因3火、 , 涼血熱 。 | 胃火牙痛面頰發 熱,唇口頰腮腫 痛生瘡,牽引頭 痛,口氣熱臭, 或牙齦潰爛,或 牙宣出血。 | 應用本方以牙痛面赤頰 腫,口氣熱臭,或齦腫 牙宣為依據 。 可用於牙 周病、口腔炎、齲齒牙 痛、三叉神經痛等,證 屬胃火上攻者 。 |
Flll90 清暑益氣湯 | 脾 胃 論 | 芊良戸考 炙甘草 葛根 人參 生薑 青皮 白朮 蒼朮 大棗 陳皮 當歸 黃柏 神麴 麥門冬 升麻 五味子 澤瀉 | 清暑益氙, 除濕健脾 。 | 氣虛畋受暑濕 , 身熱頭痛,口渴 自汗,四肢困倦 ,不思飲食,胸 膈痞悶,身重便 溏,小便短少 。 | 用於治療中暑、發熱、 自律神經不安症、口渴 、四肢無力、食慾減退 、 腎炎等泌尿系疾患 。 |
F11200 清燥救肺湯 | 醫 宗 金 鑑 | 桑葉 阿膠 人參 石膏 甘草 麥門冬 杏仁 胡麻仁 秕把葉 | 清燥潤肺 。 | 溫燥傷肺,氣陰 兩傷。頭痛身熱 ,乾咳無痰 , 氣 逆而喘,咽乾鼻 燥,心煩口渴 。 | 臨床常用本方治療厰冒 、急性支氣管炎、慢性 支氣管炎、慢性鼻炎 、 肺結核、小兒肺炎、百 日咳、大葉性肺炎而見 溫燥證者 。 |
F11210 理中湯 | 傷 寒 論 | 白朮 人參 甘草 乾薑 | 溫中祛寒, 補氣健脾 。 | 中焦虛寒,自利 不渴,嘔吐腹痛 ,不欲飲食,以 及霍亂等 。 陽虛 失血 。 小兒漫驚 , 病後喜吐涎沫 ,以及胸痹等由 中焦虛寒所致者 。 | 臨床常用本方治療急慢 性胃腸炎、胃及十二指 腸潰瘍 、 胃下垂、慢性 結腸炎、腸蛔蟲症 、 慢 性支氣管炎、婦女月經 過多及功能性子宮出血 等證屬脾胃虛寒者 , 有 一定療效 。 |
F11220 紫草根 牡蠣湯 | 黴 癘 新 書 | 當歸 大黃 寅七考自 川咢 升麻 紫草根 甘草 忍冬花 牡蠣 白芍蔡 | 清熱解毒 , 散腫軟堅。 | 楊梅瘡毒,無名 頑瘡 ,惡性腫瘍 , 惡性皮膚病, 或淋巴腺頑固疾 患 。 | 常用於治療乳癌、乳腺 症 、 頸部淋巴腺腫、肺 壞疸 、 梅毒性皮膚病 、 橡皮腫、腸腫瘍 、頑固 皮膚病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1230 止糸七一碸,s笏 | 醫 方 集 解 | 紫菀 知母 貝母 桔梗 人參 茯苓 炙甘草五味子 阿膠 | 補肺潤燥, 止咳化痰 。 | 勞熱久嗽,口乾 咽燥,痰中帶血 ,形體消瘦,四 肢無力,精神不 振 。 | 用於肺虛久咳,痰中帶 血,發熱氣喘,支氣管 擴張,肺結核,肺膿瘍 等 。 |
F11240 逍遙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白朮 薄荷 柴胡 炙甘草 煨薑 當歸 茯苓 白芍 | 疏肝解鬱, 養血健脾。 | 肝鬱血虛,脾失 健運,脅肋疼痛 , 頭痛目眩 , 口 燥咽乾,食少倦 怠,或往來寒熱 ,或月經不調, 乳房作脹 。 | 本方常用於肝炎,胸膜 炎、慢性胃炎、潰瘍病 、神經官能症,及中心 性視綱膜炎 、 婦女月經 病等,證屬肝鬱、血虛 、 脾虛三者兼見者 。 |
F11250 連翹敗毒散 | 醫 方 集 解 | 連翹 羌活 桔梗 川咢 獨活 柴胡 前胡 甘草 溥荷 枳殼 茯苓 生薑 金銀花 | 疏風清熱, 活血消腫 。 | 發頤初腫及一切 癰疽初發,憎寒 壯熱 , 甚者頭痛 拘急,狀似傷寒 。 | 本方為敗毒散加銀花 、 連翹而成,抑制病毒 、 消炎之功更強 。 常用於 治療瘡毒癰疽 , 下頜骨 骨髓炎及齒槽膿腫初起 。 戚冒或流戚初起,惡 寒、發熱、身痛、頭痛、 咳嗽、咯痰不爽、無汗 之症 。 |
F11260 麥門冬湯 | 金 匱 要 略 | 人參 粳米 半夏 大棗 甘草 麥門冬 | 益胃生津, 降逆下氣 。 | 肺痿 。 咳唾涎沫 ,氣喘短氣、咽 乾口燥 。 胃陰不 足,氣逆嘔吐 。 | 常用本方治療肺結核、 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癌、 胸膜炎之氣喘短氙 , 屬 於肺胃陰虛者 。 |
F11270 麻子仁丸 | 傷 寒 論 | 厚朴 芍藥 杏仁 大黃 枳實 麻子仁 | 潤腸泄熱, 行氣通便 。 | 腸胃燥熱,津液 不足 。 大便秘結 ,堅硬不出,小 便頻數,口渴咽 燥,胱腹脹滿, 腹中疼痛 。 | 常用於習慣性便秘、老 年性便秘、婦女產後腸 燥便秘、痣瘡便秘,肛 門疾患手術後,蛔蟲性 腸梗阻 、 神經性尿頻 、 慢性前列腺炎、膀胱炎 等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1280 麻杏甘石湯 | 傷 寒 論 | 麻黃 石膏 杏仁 炙甘草 | 清宣肺熱, 平喘止咳 。 | 熱邪壅肺 , 發熱 汗出, 咳嗽 , 氣 喘 , 甚則鼻翼煽 動,口渴喜飲 。 | 喘咳氣急 , 身熱不解 ; 或風熱壅肺或外寒內熱 之喘咳氣急身熱證。常 用於上呼吸道毆染,急 性支氣管炎 、 肺炎 、 哮 喘等屬上證者 。 |
F11290 麻杏薏甘湯 | 金 匱 要 略 | 麻黃 杏仁 炙甘草薏玟仁 | 發汗解表 , 祛除風濕 。 | 外戴風濕, 一身 盡痛,發熱,午 後較甚 , 口渴不 欲飲之證。 | 用於急性風濕胜關節炎 ,流戲等見全身酸痛 、 發熱者 。 急性腎炎 、 妊 娠水腫等見目瞼浮腫、 發熱咳嗽者 。 棄物性皮 炎見風疹瘙癢者 。 |
F11300 麻黃湯 | 傷 寒 ~且Alffl | 麻黃 杏仁 桂枝 炙甘草 | 發汗散寒, 宣肺平喘 。 | 外戲風寒表實證 。 見惡寒發熱, 頭痛身疼,無汗 而喘 , 脈浮緊 。 | 本方常用於戚冒 、 流飯 、慢性支氣管炎 、 支氣 管哮喘、類風濕性關節 炎等屬風寒表實者 。 |
F11310 麻黃附子 細辛湯 | 傷 寒 論 | 麻黃 炮附子 细辛 | 發散表邪 , 溫經散寒 。 | 平素陽虛,外蔽 風寒 ,症見身發 熱 , 惡寒甚劇 , 無汗,頭痛,脈 沉者 。 | 臨床上以惡寒甚 , 發熱 輕而脈沉為要點 。 常用 於慢性氣管炎 、 支氣管 哮喘屬寒性者,風濕痛 、 三叉神經痛脈沉细者 。 風冷頭痛、頭痛連腦 或與眉相引或聲啞咽痛 , 脈弦緊者 。 |
F11330 涼膈散去硝 黃加桔梗 | 張 潔 古 方 | 甘草 淡竹葉 連翹 桔梗 梔子 寅七7苓 薄荷 | 清熱解毒 , 涼膈。 | 治上焦諸熱熾盛 , 煩蹄口渴 , 面 赤唇焦,口舌生 瘡 , 胸膈煩熱, 咽痛吐屻而無便 秘,涼膈散證之 輕者 。 | 常用於咽喉炎 、口腔炎 、牙周炎、急性扁桃腺 炎、急性結膜炎 、麻疹 出疹期等屬涼膈散證而 大便不實者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1350 理冠丹參散 | 中 國 藥 典 | 丹參 三七 冰片 | 活血化瘀, 理氣止痛 , 芳香開竅 。 | 胸中愍悶,心絞 痛 。 | 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 痺,症見胸悶 、 心前區 刺痛;冠心病心絞痛見 上述証候者 。 痛經 , 顱 外傷後綜合徵 , 色素性 紫瘢性皮膚病等 。 (孕 婦慎用) |
F11370 通竅活血湯 | 醫 林 改 錯 | 赤芍 生薑 川咢 大棗 桃仁 葱白 紅花 | 活血通竅 。 | 瘀血阻滯頭面, 頭痛昏暈 , 耳聾 ,脫髮,酒糟鼻 ,婦女乾血癆, 小兒疳積等 。 | 常用於腦震盪後遺症 、 腦動脈硬化 、小腦出血 等見頭痛眩暈 ; 眼底出 血、視網膜中央動脈栓 塞見暴盲屬瘀阻頭眼者 ; 及瘀阻頭面所致的脫 髮 、 耳聾 、 鼻淵等 。 ( 孕婦禁用) |
F11380 清心利膈湯 | 中 國 醫 珥子 大 辭 典 | 防風 玄參 荊芥 大黃 薄荷 芒硝 桔梗 牛芳子 黃苓 甘草 黃連 金銀花 山梔子淡竹葉 連翹 | 清熱解毒 。 | 心脾蘊熱,咽喉 腮舌腫痛,大便 秘結 。 | 用於治療口腔潰瘍 、 急 性咽喉炎 、 急性扁桃腺 炎 、 腸病毒等屬肺胃熱 盛者 。 |
F11400 麥味地黃丸 | 醫 方 集 解 | 熟地黃麥門冬 山藥 牡丹皮 茯苓 五味子 澤瀉 山茱萸 | 斂肺納腎 。 | 肺腎陰虛 。 筋骨 軟弱無力 , 形體 瘦弱 , 咳嗽喘逆 ,潮熱盜汗 。 及 消渴病 。 | 多用於肺結核 、 哮喘、 糖尿病,或乾咳無痰 , 或咳血等症 , 屬於肺腎 陰虛者 。 |
F12010 散腫潰堅湯 | 蘭 室 秘 藏 | 昆布 黃連 炙甘草黃柏 黃苓 知母 白芍 葛根 升麻 桔梗 柴胡 荊三稜 當歸尾莪朮 龍膽 連翹 括樓根 | 清熱解毒, 破結潰堅 。 | 治馬刀結核硬如 石 , 或在耳下, 至缺盆中 , 或至 肩上 , 或於腋下 ; 及漯瀝遍於頰 下 , 或至頰車, 堅而不潰 , 或瘡 已破出水 。 瘻瘤 久不潰者 。 | 本方應用於頸部淋巴腺 腫,甲狀腺腫 , 蜂窩組 織炎 , 瘻瘤,及一切急 性炎症 、 化膿性瘡瘍之 腫硬者有效 。 並可用於 腫瘍潰膿後仍堅硬者 。 (病久正氣虛者不宜)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2020 普濟消毒飲 | 東 垣 試 效 方 | 頁--7 苓 連翹 升麻 薄荷 黃連 玄參 柴胡 白殭蠶 陳皮 甘草 馬勃 牛蒂子 桔梗 板藍根 | 清熱解毒, 疏風消腫 。 | 流行性熱病,症 見惡寒發熱,頭 面紅腫,口渴煩 躁,咽喉腫痛 。 | 顏面丹毒,急性腮腺炎 ,急性扁桃腺炎,及癰 疽腫毒有全身症狀,屬 於熱毒型者 。 |
F12030 疏肝湯 | 萬 病 回 春 | 黃連 枳殼 柴胡 川咢 當歸 芍藥 青皮 紅花 桃仁 吳茱萸 | 疏肝行氣, 祛瘀止痛 。 | 左脅下痛 ,肝積 屬血、或因怒氣 所傷,或跌抃閃 挫所致,或為痛 | 應用於肋間神經痛、因 瘀血脅痛、胸部傷痛、 左脅腹痛,胰臟炎等 。 (孕婦禁用) |
F12040 疏經活血湯 | 萬 病 回 春 | 當歸 白芍 白芷 牛膝 蒼朮 甘草 川咢 羌活 桃仁 防風 茯苓 防己 生薑 龍膽 陳皮 生地黃 威靈仙 | 疏經活血, 祛風除濕 。 | 關節痛、神經痛 、腰痛、肌肉痛 等 ,遍身走痛, 左足痛尤甚,日 輕夜重者 。 | 本方對肌肉風濕、痛風 、漿液性膝關節炎、腰 痛、坐骨神縹痛、下肢 麻痹、腳氣浮腫、半身 不遂、高血壓症、產後 血栓疼痛、風濕性紫瘢 病等有效 。 (孕婦慎用 ) |
F12050 腎著湯 | 金 匱 要 略 | 茯苓 乾薑 白朮 甘草 | 溫脾勝濕, 止痛 。 | 傷於寒濕,腰部 及腰以下重著冷 痛,口不渴,小 便自利 。 | 常用於腰肌勞損,泌尿 系毆染、慢性盆腔炎、 風濕性關節炎、濕性腳 氣病等見有腰或腰以下 冷痛重著者 。 及腹部涼 沉,腹脹便溏,寒濕白 帶等症 。 |
F12060 華蓋散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麻黃 杏仁 赤茯苓陳皮 蘇子 桑白皮 甘草 | 宣肺平喘, 祛痰止咳 。 | 戚冒風寒,咳嗽 氣喘,吐痰不爽 ,胸膈煩滿,項 背拘急,鼻塞, 頭昏脹痛 。 | 應用於戚冒、咳嗽 、 氣 喘、鼻塞、支氣管炎、 小兒喘咳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2070 菟蘇分清飲 | 丹 溪 七丶、 法 | 草蘚 石冨蒲 烏藥 益智仁 茯苓 甘草梢 | 溫腎利濕 , 分清去濁 。 | 下焦虛寒,濕濁 下注 。 膏淋白濁 ,小便頻數,混 濁不清,白如米 沮水,稠如膏糊 。 | 常用於乳糜尿、泌尿系 畋染 、 慢性前列腺炎等 見有小便混濁;盆腔炎 見有白帶等;均屬濕熱 下注者,有一定療效 。 |
F12080 越婢加朮湯 | 金 匱 要 略 | 麻黃 白朮 甘草 生薑 大棗 石膏 | 發汗利水, 祛濕退腫 。 | 皮水,一身面目 黃腫,口渴,小 便不利。 | 常用於腎炎,水腫 、 腳 氣 、 關節痛 、眼充血、 濕疹 、 急性結膜炎、癰 疽、皮下膿瘍、黃疸 、 腳弱等症 。 |
F12090 越鞠丸 | 丹 溪 七丶、 法 | 蒼朮 香附 川咢 神麴 炒梔子 | 行氣解鬱 。 | 氣、血 、痰、火、 濕、食等鬱結所 致的胸膈滿悶、 脫腹脹痛、嘈雜 吞酸、飲食不化 、噯氣嘔吐 。 | 常用於治療胃腸神經官 能症、胃及十二指腸潰 瘍 、慢性胃炎 、 傳染性 肝炎 、 膽囊炎 、 膽石症 、肋間神經痛及痛經等 屬六鬱所致者 。 |
F12100 衷七~~,, ;- s笏 | 傷 寒 論 | 黃苓 白芍 大棗 甘草 | 清熱止利, 和中止痛 。 | 邪熱人裡,身熱 口苦,腹痛下利 ,或熱痢腹痛 。 | 常用於急性細菌性痢疾 、濕熱性腸炎 、小兒腹 痛、阿米巴痢疾 、 急性 腸炎、大腸炎、消化不 良症、戚冒發熱之下痢 腹痛等症。 |
F12110 黃耆五物湯 | 刪 補 名 醫 方 論 | 芊東E考l 大棗 桂枝 生薑 白芍 | 益氣溫經 , 和營通脈 。 | 營衛氣血不足、 風邪人侵,營血 痹阻,肌肉麻木 或半身不遂 ,足 無力者。 | 腦血管意外後遺症,慢 性風濕病, 血栓性閉塞 性脈管炎,凍瘡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l2120 黃耆建中湯 | 金 匱 要 略 | 桂枝 膠飴 大棗 芍藥 生薑 炙甘草 芊與E考3 | 溫中補虛 , 緩急止痛 。 | 虛勞裡急,諸不 足 。 症見院腹疼 痛 , 喜溫喜按, 噯氣吞酸,大便 稀溏,面色少華 ,神倦肢軟,汗 自出, 或病後衰 弱等 。 | 常用於脾胃虛寒的院腹 痛 、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 、慢性胃炎、慢性消化 不良 、 貧血 、心律不整 、產後發熱、慢性肝炎 、慢性腎炎 、 痛經、更 年期綜合徵 、 冠心病 、 蓴麻疹 、神經衰弱等症 。 |
F12130 黃連上清丸 | 驗 方 | 黃連 桔梗 黃苓 葛根 黃柏 薄荷 梔子 玄參 菊花 川咢 薑黃 當歸 連翹 天花粉 大黃 | 疏風散火, 清熱解毒 。 | 上焦積熱,眼痛 咽痛 ,口舌生瘡 ,心膈煩熱 ,肺 火上升 ,風熱鼻 赤 ,小便黃赤, 大便秘結 。 | 常用於急性結膜炎 、 扁 桃腺炎 、 口腔炎 、 牙齦 腫痛 、牙周炎 、 內耳迷 路炎、前庭神經元炎、 血管神經性頭痛、牙根 炎 、哂痛、便秘等症 。 |
F12150 黃連湯 | 傷 寒 論 | 黃連 甘草 乾薑 人參 桂枝 大棗 半夏 | 平調寒熱 , 和胃降逆 。 | 胸中有熱,胃中 有寒。症見胸中 煩悶,欲嘔吐, 腹中痛 , 或腸鳴 泄瀉 。 | 用於十二指腸潰瘍 、 急 性胃腸炎 、膽囊炎等見 嘔吐腹痛或泄瀉者;癒 病、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見逆氣上衝胸咽者 。 或 泄瀉見腸鳴腹痛 、 嘔惡 心煩口渴者。 |
F12160 黃連解毒湯 | 外 台 秘 要 | 黃連 山梔子 寅...,._,..,_今. 黃柏 | 瀉火解毒, 清熱勝濕 。 | 三焦實熱火毒 , 大熱煩躁 , 口燥 咽乾,錯語不眠 ; 或吐屻發斑, 小便黃赤。 | 本方清熱瀉火解毒力強 , 常用於瘡癰庁毒、濕 熱黃疸、痢疾、淋濁, 及皮膚瘙癢 。 亦用治敗 血症、膿毒血症、 肺炎 、肝炎 、菌痢、泌尿系 臧朵 、 高血壓等屬火毒 盛者 。 |
Fl2170 鈎藤散 | 普 濟 本 事 方 | 鈎藤 茯苓 石膏 陳皮 人參 炙甘草 半夏 甘菊花 生薑 麥門冬 防風 茯神 | 祛風平肝 , 清上除眩 。 | 肝厥證 。 症見頭 暈目眩、心煩、 身熱不安 , 甚或 手足厥冷 、 昏暈 。高血壓頭痛。 | 高血壓或動脈硬化引起 之頭痛、神經性頭痛、 眩暈 、 不眠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3060 滋陰降火湯 | 沈 氏 尊 生 書 | 白芍 天門冬 知母 當歸 黃柏 麥門冬 白朮 熟地黃 陳皮 生地黃 大棗 炙甘草 生薑 | 滋陰降火, 潤燥清熱 。 | 血熱吐血氣逆, 及腎水不足,陰 虛骨蒸、火動陽 強 、 痰咳喘急、 盜汗口乾 。 | 肺結核 、 胸膜炎 、 腎盂 炎、腎結核、糖尿病 。 與六味丸相兼服之 , 大 補虛勞甚效 。 |
F13070 滋腎明目湯 | 萬 病 回 春 | 當歸 桔梗 芍藥 人參 川咢 梔子 菊花 燈心草 甘草 生地黃 黃連 熟地黃 白芷 蔓荊子 细茶 | 滋腎明目 。 | 腎虛陰血不足, 視物模糊,夜盲 ,目澀多淚 。 | 病後或體弱之視力障礙 、眼睛疲勞 、 弱視 、 白 內障 。 |
F13080 滋腎通耳湯 | 萬 病 回 春 | 當歸 黃柏 川咢 芊東·苓_, 柴胡 白芍藥 白芷 生地黃 知母 香附 | 滋水制火, 通氣啟閉 。 | 耳鳴耳聾,頭暈 目眩,腰酸足軟 ,咽燥 。 | 本方對於腎虛引起之耳 鳴 、 聽力障礙有良效 。 應用於中耳炎重聽 、 老 人重聽症 、 及鏈黴素等 藥物所引起重聽症之初 期 。 |
F13090 當歸六黃湯 | 蘭 室 秘 藏 | 當歸 生地黃 芊東戸考 熟地黃 芊戾-苓-, 黃柏 黃連 | 瀉火滋陰, 固表止汗 。 | 陰虛火旺 , 衛氣 不固 。 症見發熱 盜汗,面赤 , 心 煩、口乾唇燥, 便秘漫赤 。 | 常用於結核病 、 甲狀腺 機能亢進、植物神經功 能紊亂 、 骨髓炎 、 白血 病、宮頸炎等見有發熱 、盜汗或白帶屬陰虛火 旺者 。 |
F13100 當歸四逆湯 | 傷 寒 ~BIiAi! | 當歸 甘草 木通 桂枝 綑辛 芍藥 大棗 | 溫經散寒 , 養血通脈 。 | 血虛受寒,四肢 逆冷,脈細欲絕 ;及風濕痹痛 , 婦女寒性痛經 、 月經愆期等症 。 | 凡血虛受寒、手足不溫 ,或腰 、 股、腿、足疼 痛者,婦女月經不調 、 缝前腰腹冷痛者,俱可 使用 。 亦用於治療末梢 循環障礙 、 手足逆冷, 及下肢脈管炎 、 凍瘡、 風濕性關節炎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3110 當歸芍藥散 | 金 匱 要 略 | 當歸 白芍 茯苓 白朮 川咢 澤瀉 | 養血疏肝, 健脾利濕 。 | 妊娠腹中綿綿作 痛,飲食少思, 小便不利,婦人 調經 。 | 妊娠水腫、胎位不正 、 痛經、月經不調、貧血 、 營養不良性或內分泌 失調性水腫、 盆腔炎 、 輸卵管炎、子宮頸炎等 之腹痛 、腰痛、 白帶 。 |
F13120 當歸拈痛湯 | 醫 声子 發 明 | 人參 防風 白朮 羌活 苦參 澤瀉 葛根 升麻 蒼朮 豬苓 #良7苓 當歸 知母 茵陳蒿 甘草 | 祛風燥濕, 清熱解毒, 活血止痛 。 | 濕熱所致的周身 肢節腫痛、肩背 沉重、胸膈不利 ,及腳氣瘡瘍、 紅腫作痛 ,膿水 較多 。 | 常用於風濕熱及風濕性 關節炎 、 見下肢紅腫疼 痛、痛風、皮膚結節性 紅斑過敏性紫瘢等 。 亦 用於皮下脂肪瘤,脂溢 性皮炎、丹毒 、 濕疹 、 老年陰道炎 。 |
F13130 當歸飲子 | 孚臨t 治 準 繩 | 當歸 芍藥 川咢 甘草 防風 白葆藜 荊芥 何首烏 黃耆 生地黃 生薑 | 益氣活血 , 疏風除濕 。 | 風熱內蘊、心血 瘀滯 ,發於皮膚 ,遍身瘡护搔癢 。 | 常用於慢性蓴麻疹、玫 瑰糠疹、銀屑病、慢性 濕疹、皮膚搔癢症 、 各 種瘡疹等 。 |
Fl3140 當歸龍薈丸 | 丹 溪 心 法 | 當歸 芊東7苓 黃柏 龍膽 大黃 蘆薈 木香 山梔子 青黛 黃連 | 清肝瀉火 , 通便行滯 。 ( 孕婦禁用 ) | 肝膽實火、頭暈 頭痛、目赤面紅 、煩躁易怒、胸 脅脹痛 、便秘尿 赤 , 甚或眩暈抽 搐 、 神志不清 、 譫語發狂 。 | 用於慢性髓性白血病、 精神分裂症、膽道蛔蟲 及膽囊炎、膽石症、膽 道術後患者 , 習慣性便 秘,老年性便秘,肝膽 火旺的高血壓見便秘者 , 痢疾等 。 |
F13150 聖愈湯 | 醫 宗 金 鑑 | 黃耆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人參 川咢 | 補血調血 , 益氣攝血 。 | 失血過多 、 氣血 兩虛、面色無華 、心悸征仲、 夜 寐不寧。或月經 先期而至 、 量多 色淡 、 四肢乏力 、體倦神衰 。 | 本方用治貧血 、出血性 疾病、白血病、心臟性 神經衰弱 、 閉經 、 月經 過少 、 失眠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3160 葛花解醒湯 | 李 東 垣 方 | 葛花 神麴 陳皮 木香 豬苓 砂仁 白朮 人參 青皮 乾薑 茯苓 澤瀉 白豆蔻 | 補氣溫中 , 健脾利濕, 解酒化濁 。 | 飲酒太過 、 濕傷 脾胃、眩暈嘔吐 、胸膈痞悶,胃 院不舒 、 食少體 倦、小便不利者 。 | 飲酒過多 、 宿醉 、 消化 不良、見眩暈嘔吐者 。 慢性膽囊炎、十二指腸 潰瘍 、 慢性胰腺炎、肝 硬化腹水 、 營養缺乏性 水腫等屬於脾虛濕困者 ,均可用之 。 |
F13170 葛根湯 | 傷 寒 論 | 葛根 麻黃 大棗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薑 | 發汗解表 , 解肌生津 。 | 外毆風寒,頭痛 發熱 , 惡寒無汗 ,項背強而拘急 。 亦治痢疾 , 麻 疹初期見上症者 。 | 用於戴冒 、 流戴、 鼻塞 、頭痛、肩酸痛、肌肉 痛 、 頸椎病 、 痢疾、麻 疹、蓴麻疹、項背肌肉 風濕 、 項背扭挫傷 、 支 氣管炎 、 神經痛 、 高血 壓之頭項痛 。 |
F13180 葛根黃連 芊衷7苓~1笏E3 | 傷 寒 論 | 葛根 黃連 芊貝-苓, 甘草 | 解表清裡, 生津止瀉 。 | 外感表證未解, 邪熱人裡 。 症見 惡風身熱 ,下利 臭穢灼肛,胸胱 煩熱 , 口乾作渴 ,喘而汗出 。 | 用於急性腸炎 、 细菌性 痢疾 、 阿米巴痢疾 、 腸 傷寒 、 小兒麻痹症、胃 腸型戚冒 、 中毒性消化 不良等,證屬裡熱兼表 者 。 口腔炎、牙周炎等 屬胃熱者 。 |
Fl3190 補中益氣湯 | 脾 胃 論 | 芊只E考3 當歸 升麻 炙甘草 白朮 生薑 大棗 柴胡 人參 陳皮 | 益氧升陽, 調補脾胃 。 | 脾胃氣虛 , 元氣 不足 , 體倦肢軟 ,食少便溏 , 或 發熱自汗 , 清陽 不升 , 頭暈目眩 ,中氣下陷,內 臟下垂,脫肛 , 久瀉,久痢等 。 | 營養不良 、 貧血、慢性 胃炎 、 慢性肝炎、慢性 腹瀉、慢性痢疾,胃 、 肝 、 腎等內臟下垂, 子 宮脫垂 、 脫肛、重症肌 無力、身倦多汗、食慾 不振 ,虛弱者易戚冒。 |
Fl3210 補陽還五湯 | 醫 林 改 錯 | 黃耆 歸尾 赤芍 地龍 川咢 桃仁 紅花 | 補氣, 活血, 通絡 。 | 中風後遺證 。 半 身不遂,口眼歪 斜,語言蹇澀 , D角流涎 ,下肢 痿廢,大便乾燥 , 小便頻數或遺 尿不禁。(孕婦 禁用) | 本方是治療氣虛血瘀半 身不遂的常用方 。 對腦 血管意外後遺症、小兒 麻痹後遺症及其他原因 引起的半身不遂、截癱 等證 , 屬氣虛血瘀者均 可酌情使用 。 使用本方 應以病人清醒 、 體溫正 常 、 出血停止,而脈必 見虛者為宜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齧 床 應 用 |
F13220 過期飲 | 醫 宗 金 鑑 | 川咢 香附 木通 木香 紅花 甘草 當歸 桃仁 肉桂 熟地黃 莪朮 白芍 | 養血化瘀 , 理氣調經 。 | 血虛血瘀月經不 調,月經過期不 至,或經來量少 ,色暗有塊 , 少 腹脹痛 。 | 用於月經愆期 , 經痛 , 閉經,慢性子宮附屬器 炎等 。 (孕婦禁用) |
F13230 頓嗽湯 | 新 妻 家 方 | 柴胡 甘草 桔梗 石膏 芊衷7苓 梔子 桑白皮 | 清熱瀉火, 止咳祛痰 。 | 百日咳 , 戴冒咳 嗽,頑固性久咳 。 | 痰少乾咳、百日咳 、 支 氣管炎咳嗽 。 |
F13240 寧嗽丸 | 中 國 醫 珥子 大 辭 典 | 桔梗 茯苓 薄荷 川石斛 半夏 杏仁 甘草 川貝母 穀芽 蘇子 橘紅 桑白皮 | 止咳寧嗽, 清肺化痰 。 | 咳嗽,痰多氣急 ,痰白粘或色黃 | 一般咳嗽 、 戚冒咳嗽 、 氣管炎,急慢性支氣管 炎咳嗽 。 |
F13260 補陰湯 | 萬 病 回 春 | 當歸 生地黃 白芍 熟地黃 陳皮 補骨脂 酋香 懷牛膝 杜仲 人參 茯苓 黃柏 知母 炙甘草 大棗 | 滋陰補腎, 強壯筋骨 。 | 腎虛腰痛,腰痛 酸軟 , 腿膝無力 ,過勞更甚 , 臥 息少安 。 | 治腎虛腰痛 , 應用於腰 痛,坐骨神經痛、慢性 腎炎 、 變型性脊椎症、 遊走腎等 。 |
F14010 槐花散 | 普 濟 本 事 方 | 枳殼 炒槐花 側柏葉 荊芥穗 | 清腸止血, 疏風利氣 。 | 腸風下血 ,或便 後出血 , 或便前 下血,或糞中夾 血 , 血色鮮紅或 紫暗 。 | 常用於便血,腸風(血 色鮮紅) 、 臟毒(血色 紫暗)皆宜 。 亦可用治 痣瘡出血 、肛裂出血等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l4020 蒼耳散 | 濟 生 方 | 葱白 蒼耳子 細茶 白芷 辛夷 薄荷 | 疏風清熱, 通利鼻竅 。 | 鼻淵 , 鼻塞不通 ,流黃濁涕,頭 額疼痛,如鼻竇 火火 ° | 鼻淵(鼻流濁涕不止) 、流涕腥臭、頭額疼痛 、 慢性鼻炎、副鼻竇炎 、過敏性鼻炎、鼻塞、 鼻蓄膿等屬風熱者,皆 有良效 。 |
F14030 酸棗仁湯 | 金 匱 要 略 | 知母 茯苓 甘草 酸棗仁 川咢 | 養血安神, 清熱除煩 。 | 虛勞虛煩不得眠 證 。 症見心悸盜 汗,頭目眩暈, 咽乾口燥 。 | 臨床以虛煩不眠、心悸 盜汗 、 頭目眩暈為使用 依據 。 用本方治療神經 衰弱所致的虛煩不眠 、 心悸等證 , 效果良好 。 |
F14040 銀翹散 | 溫 病 條 辨 | 連翹 甘草 桔梗 淡豆豉 荊芥 竹葉 蘆根 金銀花 薄荷 牛芳子 | 辛涼透表, 清熱解毒 。 | 溫病初起,症見 發熱,微惡風寒 ,無汗或有汗不 暢 , 頭痛口渴, 咳嗽咽痛,舌邊 尖紅 。 | 本方適用於溫病初起之 風熱表證 。 常用於麻疹 初起 ,流行性厰冒,急 性扁桃腺炎,及一切發 熱流行病如腮腺炎,亦 用於癰瘡初起有風熱表 證者 。 |
Fl4050 鼻療 | 驗 方 | 葛根 川芍 麻黃 辛夷 大棗 桔梗 桂枝 甘草 大黃 生薑 石膏 芍藥 | 解表清熱, 通竅止痛 。 | 鼻塞 , 慢性鼻炎 ,蓄膿症 。 | 鼻塞頭重 、 頭痛、慢性 鼻炎 、 蓄膿症 。 |
F14060 膈下逐瘀湯 | 醫 林 改 錯 | 當歸 甘草 川咢 香附 桃仁 紅花 赤芍 五靈脂 枳殼 牡丹皮 烏藥 延胡索 | 活血祛瘀 , 行氣止痛 。 | 瘀血在膈下,形 成積塊 , 或小兒 痞塊,或肚腹疼 痛 , 痛處不移, 或臥則腹墜似有 物者。 (孕婦禁 用) | 用於漫性活動性肝炎 、 宮外孕 、慢性盆腔炎 、 胸膜粘連 、心包炎、腸 結核、不孕症 、 糖尿病 、胰島细胞瘤 、 慢性胰 腺炎 、 結核性腹膜炎 、 乳腺增生症 、 肝靜脈阻 塞 、 胃胱痛 、腹痛 、 瘀 塊等症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5010 潤腸湯 | 萬 病 回 春 | 當歸 杏仁 枳實 甘草 黃苓 桃仁 厚朴 生地黃 大黃 熟地黃 麻子仁 | 養血潤腸 , 通便 。 | 腸胃燥熱,大便 秘結 。 | 本方可治習慣性便秘, 特別是老年人便秘症、 高血壓症 、 動脈硬化症 、慢性腎炎等合併成便 秘,可作下劑使用 。 |
F15020 調胃承氣湯 | 傷 寒 論 | 大黃 甘草 芒硝 | 緩下燥結 。 | 陽明胃腸燥熱 , 發熱,煩躁,譫 語 , 便秘 。 及對 胃腸燥熱引起的 發斑吐屻 ,口舌 生瘡,咽喉紅腫 ,牙齦腫痛,大 便乾燥者 。 | 常用於治熱性病之便秘 , 習慣性便秘 、 老人便 秘、急性胃腸炎、宿食 ,食物中毒、農藥中毒 、氣胸、急性膽囊炎、 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、 膽管炎、膽石症、膽道 蛔蟲症等 。 |
F15030 調經丸 | 丶· I、 科 準 繩 | 香附 生地黃 杜仲 陳皮 青皮 白芍 烏藥 海螺蚪 川咢 小茵香 黃苓 延胡索 當歸 肉從蓉 | 活血調經, 行氣止痛 。 | 調經,種子 。 | 臨床常用於月經不調 、 痛經 、 產後瘀血腹痛 。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用 。 |
F15040 養心湯 | 芸逼 治 準 繩 | 炙黃耆 川穹 茯神 肉桂 遠志 人參 茯苓 生薑 半夏麴酸棗仁 當歸 柏子仁 大棗 五味子 炙甘草 | 補血養心, 安神定志 。 | 心血不足所致的 心神不寧、征仲 驚悸 、 失眠多夢 、神疲乏力等症 。 | 本方為甘溫偏熱補劑 。 凡心血不足,脾胃虛弱 ,心腎不交,症見心悸 不寧而無熱象者皆宜 。 多用於神經衰弱,心臟 神經官能症的心悸证仲 、失眠多夢 、 神疲。 |
FlSOSO 養肝丸 | 濟 生 方 | 當歸 川咢 白芍 車前子 防風 楮實子 蕤仁 熟地黃 | 養血明目。 | 肝血不足,眼目 昏花,或生哆淚 , 久視無力 。 | 本方係四物湯加養肝, 清肝 、明目之藥物組合 而成 。 具養血活血、保 肝明目功能 。 應用於肝 血不足的頭暈 、 頭痛 、 視力減退 、 眼乾、夜盲 ,煩躁失眠、或婦女經 閉 、 經少等肝陰虛見證 。 或血虛證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5060 養陰清肺湯 | 重 樓 玉 鎖 | 生地黃薄荷 麥門冬白芍 生甘草貝母 玄參 牡丹皮 | 養陰清肺, 解毒 。 | 白喉 。 咽喉腫痛 ,喉間起白膜斑 點如腐,不易拭 去,發熱煩躁, 鼻乾唇燥,似喘 非喘 。 | 本方是治療喉科的要方 。 常用於扁桃腺炎、咽 喉炎、鼻咽癌、白喉、 口腔潰瘍 、 鵝口瘡 、 頸 淋巴結結核、牙周炎等 症 。 |
F16010 導水茯苓湯 | 奇 效 良 方 | 赤茯苓麥門冬 澤瀉 桑白皮 白朮 紫蘇葉 木香 大腹皮 檳榔 砂仁 木瓜 燈心草 陳皮 | 行氣化濕, 禾0水消腫 。 | 水氣內盛,上凌 於肺之水腫 。 症 見頭面手足遍身 凹陷性水腫,喘 滿倚息 、 不能平 臥、飲食不下 、 小便短澀等 。 | 用於肝硬化腹水、慢性 腎炎 、 急性腎炎等見水 腫者 ;慢性膽囊炎、十 二指腸潰瘍、胃腸神經 官能症等見腹脹腹痛者 。 |
F16020 導赤散 | 小 兒 藥 全逼 直 訣 | 木通 生地黃 甘草 竹葉 | 清心養陰 , 利水通淋 。 | 心經有熱,心胸 煩熱 , 口渴面赤 ,意欲冷飲,小 便黃赤,尿時刺 痛,以及口舌生 瘡 。 | 常用於舌炎、口腔炎、 小兒鵝口瘡 、 急性泌尿 系毆染 、血尿等 。 |
F16030 獨活寄生湯 | 干 金 方 | 獨活 當歸 杜仲 川咢 秦咒 白芍 防風 桂心 人參 寄生 细辛 牛膝 甘草 生地黃 茯苓 | 祛風濕 , 止痹痛, 補氣血, 益肝腎 。 | 風寒濕痹 , 氣血 不足,肝腎兩虧 。 腰膝冷痛,腿 足屈伸不利 , 或 麻木不仁,畏寒 喜溫,心悸氣短 。 |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、類 風濕性關節炎、坐骨神 缝痛 、 慢性腰腿痛 、 經 痛 、 小兒麻痹 、 老人腰 腿冷痛等屬痹證日久、 正氣虛弱者 。 (濕熱性 關節痛、高血壓者及孕 婦慎服 。 ) |
F16040 橘皮竹茹湯 | 濟 生 方 | 人參 半夏 陳皮 甘草 生薑 秕把葉 大棗 麥門冬 竹茹 赤茯苓 | 降逆止嘔, 和胃清熱 。 | 胃熱多渴 ,嘔嘰 不食,呃逆頻頻 ,脫腹痞悶,舌 紅苔黃 。 | 用治胃神經官能症,急 慢性胃炎、胃、十二指 腸潰瘍、妊娠惡阻 、幽 門不完全梗阻出現的惡 心嘔吐, 或腹部術後呃 逆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6060 豬苓湯 | 張 仲 景 方 | 豬苓 阿膠 澤瀉 滑石 茯苓 | 利水清熱, 養陰 。 | 水熱互結下焦 , 陰液受損 。 小便 不利, 發熱 , 口 渴欲飲 ,心煩不 寐 , 或咳嗽,嘔 惡,或尿血, 小 便澀痛,點滴難 出,小腹滿痛 。 | 應用本方以水熱互結陰 傷小便不利 、 口渴心煩 ,或尿血 、 小便澀痛為 依據 。 治急性泌尿系戴 染 、 腎炎、小便不利兼 陰虛有熱者 , 有良效 。 |
F16070 七味白朮散 (錢氏白朮散) | 小 兒 藥 證 直 訣 | 人參 葛根 白朮 甘草 茯苓 木香 囍香 | 健脾利濕、 行氧止瀉 。 | 脾胃久虛,嘔吐 泄瀉,頻作不止 ,身體消瘦,體 倦肢軟,面色銧 白 。 | 本方對於脾胃氣虛而兼 濕濁寒邪中阻,見嘔吐 ,腹脹,腹痛,腹瀉者 有效 , 常用於小兒消化 不良症 ,胃腸型戚冒 , 水瀉等。 |
F16080 龍膽瀉肝湯 | 李 東 垣 方 | 梔子 龍膽 澤瀉 生地黃 柴胡 芊泉7苓 當歸 車前子 甘草 木通 | 清肝膽實火 ,利下焦濕 熱 。 | 肝膽實火,口苦 脅痛,目赤頭痛 ,耳聾耳腫, 或 濕熱下注 ,小便 淋濁 , 陰癢陰腫 ,帶下黃臭 。 ( 孕婦禛用) | 高血壓 、 神經性頭痛、 急性肝炎 、 膽囊炎 、 急 性結膜炎 、虹膜炎、中 耳炎 、 外耳道癤腫;泌 尿系戚染 ,外陰炎 、 睪 丸炎 、腹股溝淋巴腺炎 、 急性盆腔炎、濕疹 、 帶狀疤疹等。 |
Fl6090 龜鹿二仙膠 | 醫 方 考 | 鹿角 枸杞子 龜板 人參 | 大補精髓, 益氣養神 。 | 腎精虧乏,虛羸 少氣 , 頭暈耳鳴 ,視物不清,腰 酸膝軟 , 陽萎遺 精等 , 一切精神 氣血虛弱等證。 | 本方有旺盛代謝、調整 內分泌 、促進循環與性 機能作用 。 對因內分泌 障礙引起的發育不良 , 重症貧血、神經衰弱 、 性機能減退等病有效 。 為治療各種漫性虛虧勞 損證候之良劑 。 |
F17010 濟生腎氣丸 | 濟 生 方 | 澤瀉 熟地黃 肉桂 炮附子 山藥 車前子 牛膝 牡丹皮 茯苓 山茱萸 | 溫陽補腎 , 利水消腫 。 | 腎陽不足 ,腰腳 酸重 , 小便不利 , 或全身水腫 , 痰飲喘咳 。 | 用治慢性腎炎 、 腎盂腎 炎 、前列腺病、糖尿病 、 尿閉 、心原性水腫, 腰腿痛、神經衰弱、慢 性氣管炎、 高血壓等屬 腎陽虛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17020 薏砹仁湯 | 張 氏 醫 通 | 桂枝 麻黃 蒼朮 白芍 當歸 薏政仁 炙甘草生薑 | 祛濕宣痹 和絡 。 | 濕痹,關節腫脹 ,酸痛重著,行 動不便,日輕夜 重 。 | 對亞急性或慢性關節神 經痛有效,兼及多發性 關節神經痛,漿液性關 節炎,緒核性關節炎, 肌肉神繩痛及腳氣病等 症 。 |
F17030 還少丹 | 楊 氏 家 藏 方 | 山藥 巴戟天 熟地黃小茜香 大棗 肉糙蓉 茯苓 山茱萸 牛膝 楮實 杜仲 石囍蒲 遠志 五味子 枸杞子 | 補腎養心, 益陰壯陽 。 | 虛損勞傷,心腎 不足,腰膝酸軟 ,失眠健忘,眩 暈倦怠,小便混 濁,遺精陽痿 , 未老先衰 。 | 用於中年後之身體虛弱 ,腰酸體倦、神經衰弱 、性慾衰退 、 遺精、更 年期障礙、畏寒肢冷、 夜尿多、便溏、神疲乏 力、白髮、健忘等腎陽 虛及衰老症狀 。 |
F18010 歸耆建中湯 | 華 岡 圭閂 州 | 當歸 芍藥 甘草 生薑 大棗 芊東E考 桂枝 | 溫補氣血, 和裏緩急 。 | 體質虛弱 , 病後 衰弱,盜汗自汗 ,貧血,慢性潰 瘍,流注膿瘍等 症 。 | 本方即小建中湯加歸耆 , 主治勞倦內傷、氣血 俱虛諸證 。 常用於虛勞 裏急,小兒虛弱,病後 衰弱,產後虛羸,潰瘍 收斂等甚效 。 |
F18020 歸脾湯 | 校 註 婦 人 良 方 | 人參 當歸 木香 白朮 炙甘草茯苓 生薑 大棗 遠志 龍眼肉 黃耆 酸棗仁 | 補血益氣, 健脾養心 。 | 心脾兩虛 。 思慮 過度,勞傷心脾 ,氣血不足,心 悸证仲,健忘不 眠 , 盜汗虛熱, 食少體倦 。 脾不 统血,便血,崩 漏,月經超前 , 或淋漓不止 。 | 常用治神經衰弱(失眠 多夢 、驚悸健忘,神倦 肢軟),心臟病,消化 性潰瘍出血、 子宮功能 性出血,血小板減少性 紫鍛,再生不良性貧血 等 , 屬心脾氣血不足者 |
Fl8030 瀉白散 | 小 兒 藥 #n鉉豆 直 訣 | 甘草 桑白皮 粳米 地骨皮 | 瀉肺清熱 , 止咳平喘 。 | 肺經伏火,咳嗽 氣喘, 皮膚蒸熱 , 日晡尤甚。 | 用於小兒肺炎初期, 慢 性肺炎恢復期 , 氣管炎 , 百日咳 , 支氣管哮喘 等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F21020 驅風解毒湯 | 萬 病 回 春 | 防風 甘草 荊芥 桔梗 羌活 石膏 連翹 牛芳子 | 清熱解毒, 消腫止痛 。 | 庠腮腫痛者 。 咽 喉炎,扁桃腺炎 ,耳下腺炎 , 口 內炎等 。 | 用於咽喉炎、扁桃腺炎 、耳下腺炎、口內炎等 。 |
F21030 鐵笛丸 | 萬 病 回 春 | 薄荷 訶子 甘草 砂仁 桔梗 川芍 大黃 連翹 百藥煎 | 清熱潤燥, 宣肺利咽 。 | 歌謳傷喉,失音 不語 , 咽喉發癢 作乾,口渴,舌 紅 。 | 喉痛聲啞 、 口燥咽乾 、 歌唱 、 演說、咳嗽 、 發 聲過度等引起之失音聲 啞 。 及慢性喉炎等症皆 宜 。 |
F23010 蠲痹湯 | 中 國 醫 珥子 大 辭 典 | 當歸 大棗 芊泉自考 薑黃 羌活 炙甘草 生薑 赤芍 防風 | 益氣和營, 祛風除濕 。 | 風痹,身體煩疼 ,項背拘急 , 肩 肘痛重,舉動艱 難,手足冷痹 。 | 應用於風濕性關節炎、 類風濕、肩周炎、筋痛 、四十腕、五十肩 、 腰 痛 、 手足麻痹 、 神經痛 、面神經癱瘓 、 腦血管 意外之關節痛、或口眼 喎斜、或上半身不遂屬 風著經絡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CT02170 十神湯 濃縮錠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麻黃 臼芷 葛根 紫蘇葉 升麻 炙甘草 川咢 陳皮 香附 赤芍 生薑 | 發汗解表, 理氣活血 。 | 風寒戴冒或流毆 初起,發熱惡寒 ,頭痛無汗,咳 嗽鼻塞等證。 | 本方適用於表證較重的 氣滯外戚,如症見頭痛 、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 咳嗽、鼻塞聲重、胸脫 滿悶或嘔吐不食者 。 |
CT04020 五苓散 濃縮錠 | 傷 寒 論 | 豬苓 桂枝 茯苓 白朮 澤瀉 | 利水滲濕, 溫陽化氙 。 | 表邪未解、水濕 內停 。 頭痛發熱 、煩渴欲飲;或 水人即吐、小便 下利;或水腫、 身重、泄瀉;或 臍下動悸、吐涎 沫、頭眩、短氣 而咳 。 | 用於治療腎炎水腫,心 臟病水腫,肝硬化腹水 ,膀胱括約肌痙攣引起 的尿豬留,陰囊水腫, 胃腸炎,急性腸炎腹瀉 ,傳染性肝炎,泌尿系 戚染,以及胃擴張、胃 內有振水者,而見小便 不利者 。 |
CT04180 天麻鈎藤飲 濃縮錠 | 雜 病 證 治 新 義 | 天麻 夜交藤 鈎藤 石決明 山梔子川牛膝 黃苓 益母草 杜仲 桑寄生 茯神 | 平肝熄風, 清熱安神 。 | 肝陽偏亢,上竄 內擾 。 頭痛眩暈 ,耳鳴眼花,心 悸失眠,甚則肢 麻震顫 。 | 治療左述主證以頭痛、 眩暈、失眠、舌紅、脈 弦數為指標。常用治高 血壓病,高血壓腦病 , 腦動脈硬化等,在降壓 方面效果特顯 。 |
CT05270 安中散 濃縮錠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肉桂 良薑 牡蠣 延胡索 甘草 茵香 乾薑 | 溫中祛寒, 健胃止痛 。 | 脾胃寒凝氣滯, 院腹疼痛,口吐 酸水;或停積不 消,脹滿不適 。 | 神經性胃痛、胃潰瘍、 十二指腸潰瘍、胃酸過 多症、胃下垂、慢性胃 炎、胃擴張症、缝痛 。 |
CT07110 防己黃耆湯 濃縮錠 | 金 匱 要 略 | 防己 芊衷目考 白朮 甘草 生薑 大棗 | 益氣祛風, 健脾利水 。 | 風水、風濕、衛 表不固。 I、干出惡 風,身重,小便 不利 。 | 用於治療急、慢性腎炎 ,風濕性心臟病,風濕 性關節炎等證屬風水、 風濕,衛表不固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CT09070 柴胡加龍骨 牡蠣湯 濃縮錠 | 傷 寒 論 | 柴胡 龍骨 芊東7苓 半夏 桂枝 生薑 茯苓 大棗 大黃 人參 牡蠣 | 和解少陽, 鎮驚安神。 | 傷寒誤下後,胸 滿、煩驚、譫語 ,一身盡重,不 能轉側。或臍腹 動悸,小便不利 。 | 常用本方治療神經官能 症,精神分裂症,腦震 盪後遺症 ,血管神經性 頭痛,更年期綜合徵, 高血壓病,失眠症等 , 具有胸滿煩驚之主症者 。 |
CT09110 柴胡疏肝湯 濃縮錠 | 景 岳 全 書 | 柴胡 川咢 香附 护""芋'又 陳皮 炙甘草 白芍 | 疏肝行氣, 和血止痛 。 | 肝鬱氣滯,脅肋 疼痛,往來寒熱 ,院腹痞脹,善 太息 。 | 急慢性肝炎、早期肝硬 變、膽道疾患,慢性胃 炎、胃腸神經官能症、 胸膜炎、肋間神經痛等 症,肝胃不和而氣滯血 瘀見症明顯者 。 |
CT10080 桂枝湯 濃縮錠 | 傷 寒 論 | 桂枝 白芍 大棗 生薑 炙甘草 | 解肌發表, 調和營衛 。 | 外飯風寒表虛證 。 症見發熱頭痛 ,汗出惡風,鼻 鳴乾嘔,苔薄白 ,脈浮緩等 。 | 常用於治療風寒型戚冒 、流毆、神經痛 ,頭痛, 寒冷腹痛、虛弱體質、 妊娠惡阻、神經衰弱等 症 。 |
CT12040 疏經活血湯 濃縮錠 | 萬 病 回 春 | 當歸 白芍 白芷 牛膝 蒼朮 甘草 川咢 羌活 桃仁 防風 茯苓 防己 生薑 龍膽 陳皮 生地黃 威靈仙 | 疏經活血, 祛風除濕 。 | 關節痛、神經痛 、腰痛、肌肉痛 等,遍身走痛 , 左足痛尤甚,日 輕夜重者 。 | 本方對肌肉風濕、痛風 、漿液性膝關節炎、腰 痛、坐骨神經痛、下肢 麻痹、腳氣浮腫、半身 不遂、高血壓症、產後 血栓疼痛、風濕性紫瘢 病等有效 。 (孕婦慎用 ) |
CT12160 黃連解毒湯 濃縮錠 | 外 台 秘 要 | 黃連 山梔子 芊東7苓 黃柏 | 瀉火解毒, 清熱勝濕 。 | 三焦實熱火毒, 大熱煩躁,口燥 咽乾,錯語不眠 ;或吐衄發斑, 小便黃赤 。 | 本方清熱瀉火解毒力強 ,常用於瘡癰庁毒、濕 熱黃疸、痢疾、淋濁, 及皮膚瘙癢 。 亦用治敗 血症、膿毒血症、肺炎 、肝炎、菌痢、泌尿系 臧朵、高血壓等屬火毒 盛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CT13170 葛根湯 濃縮錠 | 傷 寒 論 | 葛根 麻黃 大棗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薑 | 發汗解表, 解肌生津 。 | 外毆風寒,頭痛 發熱,惡寒無汗 ,項背強而拘急 。 亦治痢疾,麻 疹初期見上症者 。 | 用於戴冒、流毆 、 鼻塞 、 頭痛 、 肩酸痛 、肌肉 痛、頸椎病 、痢疾、麻 疹、蓴麻疹、項背肌肉 風濕、項背扭挫傷、支 氣管炎、神經痛、高血 壓之頭項痛 。 |
CT15020 調胃承氣湯 濃縮錠 | 傷 寒 論 | 大黃 炙甘草 芒硝 | 緩下燥緒 。 | 陽明胃腸燥熱 , 發熱,煩蹄,譫 語,便秘 。 及對 胃腸燥熱引起的 發斑吐屻,口舌 生瘡,咽喉紅腫 ,牙齦腫痛,大 便乾燥者 。 | 常用於治熱性病之便秘 ,習慣性便秘、老人便 秘 、 急性胃腸炎、宿食 ,食物中毒、農藥中毒 、 氣胸、急性膽囊炎 、 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 、 膽管炎、膽石症、膽道 蛔蟲症等 。 |
CT17010 濟生腎氣丸 濃縮錠 | 濟 生 方 | 澤瀉 熟地黃 肉桂 炮附子 山藥 車前子 牛膝 牡丹皮 茯苓 山茱萸 | 溫陽補腎, 利水消腫 。 | 腎陽不足,腰腳 酸重,小便不利 ,或全身水腫, 痰飲喘咳 。 | 用治慢性腎炎、腎盂腎 炎 、前列腺病 、糖尿病 、尿閉、心原性水腫, 腰腿痛 、 神經衰弱 、 慢 性氣管炎 、 高血壓等屬 腎陽虛者 。 |
CM02100 八味地黃丸 濃縮膜衣錠 | 醫 方 集 解 | 肉桂 熟地黃 澤瀉 炮附子 山藥 牡丹皮 茯苓 山茱萸 | 溫補腎陽 。 | 腎陽不足 。 腰痛 腳軟,下半身冷 戚,少腹拘急, 小便不利或反多 ,及腳氣 、 痰飲 、消渴等證 。 | 本方常用於慢性腎炎、 糖尿病、神經衰弱、性 神經衰弱、小兒麻痹後 遺症、哮喘、腎上腺皮 質功能不全 、 尿毒症等 屬腎陽不足者 。 |
CM04070 六味地黃丸 濃縮膜衣錠 | 小 兒 藥 證 直 訣 | 山藥 熟地黃 茯苓 山茱萸 澤瀉 牡丹皮 | 滋陰補腎 。 | 腎陰不足 。 腰膝 酸軟,頭暈目眩 ,耳鳴耳聾,盜 汗遺精 。 或虛火 上炎之潮熱,手 足心熱,或消渴 ,或虛火牙痛, 舌燥喉痛,足跟 痛 。 | 本方常用於神經衰弱 、 慢性腎炎、肺結核 、 腎 結核 、 糖尿病、高血壓 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無 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,小兒發育不良、中心 性視綱膜炎、視神經炎 、 白內障等屬肝腎陰虛 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CMOS030 加味逍逄散 濃縮膜衣錠 | 苹臨 治 準 繩 | 柴胡 炙甘草 煨薑 白芍 白朮 薄荷 茯苓 牡丹皮 當歸 山梔子 | 疏肝健脾 , 清熱涼血 。 | 肝脾血虛有熱, 遍身瘙癢 , 或口 璪咽乾 , 潮熱盜 汗,食納減少, 征仲不寧,婦女 月經不調 , 逆經 , 及漯嚦流注等 。 | 慢性肝炎 、 慢性胃炎 、 神經官能症、失眠多夢 、更年期障礙、頭痛目 澀 、 顴紅潮熱 、 自汗盜 汗、食少神疲、婦女經 前乳房或脅肋脹痛 、 月 經先期量多色鮮紅 , 或 少腹脹痛 、 低熱 、 疲乏 食少 。 |
CM05060 半夏瀉心湯 濃縮膜衣錠 | 傷 寒 金 匱 方 | 半夏 大棗 黃連 乾薑 炙甘草黃苓 人參 | 和胃降逆, 開結除痞 。 | 寒熱互結 , 腸胃 不和,心下痞滿 ,乾嘔或嘔吐, 腸鳴下利 。 | 常用於急漫性胃炎 、 腸 炎、胃酸過多症 、 胃擴 張症 、 胃下垂 、 胃及十 二指腸潰瘍 、 神經性嘔 吐 、 胃腸神經官能症 、 誤藥或西藥引起的胃腸 障礙等 。 |
CM05150 平胃散 濃縮膜衣錠 | 太 平 惠 民 和 劑 局 方 | 蒼朮 生薑 大棗 陳皮 厚朴 炙甘草 | 燥濕運脾 , 行氣和胃 。 | 濕滯脾胃 。 腔腹 痞悶脹滿 , 不思 飲食 , 口中粘膩 ,噯氣吞酸 , 嘔 吐惡心 , 肢重嗜 臥,大便溏泄 。 | 應用本方以濕阻中焦 , 胱腹痞悶脹滿為依據 。 常用治漫性胃炎、消化 道機能紊亂 、 消化性潰 瘍 、 傳染性肝炎等濕濁 內阻、脾失健運之證 。 |
CM05190 甘麥大棗湯 濃縮膜衣錠 | 金 匱 要 略 | 甘草 大棗 小麥 | 養心安神, 和中緩急 。 | 臟躁 。 症見精神 恍愿 , 常悲傷欲 哭,不能自主, 心中煩亂 , 睡眠 不安 , 甚則言行 失常 , 呵欠頻作 。 | 本方可用治神經衰弱 , 癢病 , 精神分裂症 , 更 年期綜合徵 , 竇性心律 不整,失眠心悸 , 小兒 夜啼不安等症 。 |
CM07050 杞菊地黃丸 濃縮膜衣錠 | 中 國 醫 珥子 大 辭 典 | 茯苓 熟地黃 山藥 山茱萸 甘菊花 枸杞子 澤瀉 牡丹皮 | 滋腎養肝, 益精明目 。 | 肝腎陰虛而致的 兩眼昏花,視物 不清 , 或乾澀目 痛 , 迎風流沮 。 | 本方証以頭暈目眩,兩 眼乾澀羞明 , 脈細數為 辨証要點 。 常用治中心 性視綢膜炎 , 青光眼 , 老年性白內障 , 視神經 乳頭炎,糖尿病 , 高血 壓屬陰虛陽亢者 。 |
品番/方名 | 出典 | 組 成 | 功 能 | 主 治 | 臨 床 應 用 |
CM07060 芍藥甘草湯 濃縮膜衣錠 | 傷 寒 論 | 白芍 炙甘草 | 緩急止痛 。 | 陽明氣血不和, 肝木乘脾所致的 腹攣痛及腳腿攣 急疼痛 。 | 如胃神經痛、胃炎 、 消 化性潰瘍疼痛及腓腸肌 痙攣等病證 ,可以選用 。 |
CM07100 辛夷散 濃縮膜衣錠 | 濟 生 方 | 辛夷 藁本 防風 白芷 木通 细辛 川咢 甘草 升麻 茶葉 | 祛風利竅, 解鬱散結 。 | 風寒鼻塞,清涕 不已 ,氣息不通 ,不聞香臭 。 鼻 生甩肉,常流濁 涕,稠厚腥臭 。 | 飯冒鼻塞頭痛、涕出不 已 , 急性鼻炎,慢性鼻 炎,蓄膿症,副鼻竇炎 , 鼻癒肉 。 |
CM07120 防風通聖散 濃縮膜衣錠 | "旦"" 明 論 方 | 當歸 生薑 荊芥 白芍 川咢 麻黃 山梔子大黃 連翹 芒硝 薄荷 防風 黃苓 石膏 甘草 滑石 白朮 桔梗 蔥白 | 疏風解表, 瀉熱通便 。 | 風熱壅盛,表裏 俱實,憎寒壯熱 ,頭目昏眩,目 赤睛痛 , 口苦口 乾,咽喉不利, 胸悶喘滿,大便 秘結,小便赤澀 ,瘡瘍腫毒 。 及 肥胖病見上症者 。 | 肥胖症(加速代謝產物 排泄與脂肪排除) 。 高 血壓,高血脂 、 動脈硬 化、腦血管意外、頭暈 而便秘 、 常習便秘、痣 疾 、 諒麻疹、藥疹、濕 疹 、丹毒、瘡癤、癰腫。 (孕婦慎用) |
CM08050 知柏地黃丸 濃縮膜衣錠 | 醫 方 集 解 | 澤瀉 黃柏 知母 山茱萸 山藥 牡丹皮 茯苓 熟地黃 | 滋陰降火 , 清熱除煩 。 | 陰虛火旺所致的 骨蒸潮熱,虛煩 盜汗,腰脊酸痛 ,頭暈耳鳴,舌 燥咽痛,遺精等 ¥吐i• 0 | 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高 血壓,慢性腎炎,神經 衰弱,糖尿病,肺結核 , 紅斑性狼瘡,急性視 綱膜色素上皮炎,遺精 ,復發性口瘡,甲狀腺 機能亢進,功能性子宮 出血等 。 |
CM10070 桂枝茯苓丸 濃縮膜衣錠 | 金 匱 要 略 | 桂枝 赤芍 茯苓 桃仁 牡丹皮 | 活血化瘀, 緩消癥塊 。 | 婦女少腹宿有癥 塊,按之痛 , 腹 攣急,月縹不調 ,或經閉腹脹痛 ,或難產,或胞 衣不下,或產後 惡露不盡而腹痛 拒按者 。 | 用治子宮肌瘤 、 子宮應 肉、卵巢囊腫 、 慢性輸 卵管炎 、 慢性盆腔炎 、 子宮外孕、月經困難 、 閉經產後惡露不盡、胞 衣不下、死胎不下、不 孕症、經痛 、 流產後出 血不止等症 。 |